meta-analysis_20171022_0706
2017 / 10 / 27

多一分證據、多一分把握

 

作者:匿名

 

 

meta-analysis_20171022_0706

 

 

課程的細膩度不斷上升

 

參加新思惟多次,除了固定的雞湯灌頂,在活動細膩度的上升幅度之明顯,每次都令人有感。

 

這次,從開始的報名通知,就能感受到課程經過專業的規劃。課前問答涵蓋內容十分全面,將學員的問題分類整理,並請講者回覆,這一點真的必須感謝課程規劃者的用心。這讓我不僅從自己的問題得到解答,也透過看見他人的問題,增加自己的思考廣度,又能預習課程、增加學習效果,是很棒的設計。

 

另外,課程的操作手冊,真的非常令人驚豔!以往參加統計軟體課程,講義大多只提供幾張 A4 紙,用文字說明操作過程,無實際操作畫面、造成軟體按鍵位置、操作程序解釋不清;再加上講者為了符合課表規劃,常常趕進度、忽略細節,造成學員無法跟上,課程中,又常因為浪費時間尋找某幾個特定按鍵,所以無法跟上授課內容,導致整體學習效果不佳。

 

 

精美的互動實作手冊,操作步驟不遺漏。

 

本次課程的實作操作手冊,因為有適當、清楚的說明圖片,依照步驟,可以又快又精準的操作,即使是第一次使用軟體,也能很快進入狀況,加上助教的協助,這次課程,可是我少數幾次在預定時間完成作業的課程,對於 meta-analysis 的研究、軟體操作好感程度增加不少。

 

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點,非常感動新思惟提供學員可以更換課後心得禮券的選項,這一點真是重要到爆炸啊!個人不喜歡統一集團的經營方式與理念,新思惟可以讓每位學員有機會表達個人理念,迴避消費統一的產品,很令人感到尊重,想起校長常常強調「注重顧客個別化需求,以及企業社會責任」,不單只是口號,新思惟也逐步實現,十分令人敬佩。

 

 

實證醫學是為了在臨床應用

 

我想很多人都會提到,meta-analysis 在實證醫學領域中,是最高等級證據,但在臨床研究中,因為不是自己收案完成研究,所以不被台灣大老、前輩們所重視。

 

但從曾秉濤醫師與張凱閔醫師的分享,我覺得統合分析論文,不止對發表有用,對臨床工作也非常適用。例如:曾醫師分享自己擔任精神科醫師,發現 valproic acid 使用在 schizophrenia 患者,可以產生一定效果,這和原本藥理學教科書記載不同,因此,他整理後投稿,並被期刊接受。

 

曾醫師同時也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察:「Meta-analysis 最少可以只採用幾篇研究」。我認為這點,對於冷門研究領域的醫師而言,非常有幫助。像弱勢族群,在人體試驗委員會的審查要求,本來就比一般研究高,因此相關研究真的很少,從個別幾篇論文進行比較,已經相當困難,如果要完全符合 systematic review 的篩選條件,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經過這堂課程,我倒覺得,統合分析研究是個不錯的發表方向,一些冷門的題目,因為研究相對少,沒有人做過比較,我們可以搶先進入。最實際的是,透過自己分析,可以得到比較有實證的結果,在臨床治療上,增加治療的把握度,光這一點,我就覺得統合分析研究對臨床醫師很有意義。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