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_20230916_860
2023 / 9 / 21

實證醫學不可或缺的工具,怎麼能不來學呢?

 

作者:吳奇諺 獸醫師(University of Florida,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meta-analysis_20230916_765

 

 

這次同時報名《統合分析工作坊》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是開課前不到一週,因為自己有許多事情要忙,再加上老家在南部,猶豫了許久才報名。但上完課後,不只沒有一絲後悔,還意猶未盡!

 

早在幾年前在美國住院醫師培訓期間,就看到了新思惟的課程,然而當時正值 COVID 疫情肆虐,遲遲無法回台。去年十月,我成功回到台灣,並報名參加了一場工作坊,但上課前一天中標必須隔離,只好取消報名。幸好這次沒有讓其他事情阻礙我上課,讓我得以滿載而歸!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611_0573
2023 / 6 / 19

2023 / 8 / 20(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3 年 8 月 20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旁 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Meta-analysis 作為一種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文體,只要有能連上網的電腦,就可以進行文獻收集與寫作,是許多缺乏資源研究者在這個時代的機會。然而剛接觸統合分析的新手,對於主題怎麼訂、文獻怎麼找,甚至是和一般文體有何不同、有什麼須注意的,難免產生許多疑問。

 

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由具多篇統合論文發表經驗的講師們打造課程,以資深研究者與審閱者的經歷,來提點論文投稿中需避免的錯誤;講師和助教們更設身處地,攜手踏入不熟悉的新領域,以新手身分運用課程內容,從頭發表全新論文,再將成功發表於約 6 分期刊的論文,融入課程教材與教學設計。(細節參閱「指定論文(2023-)」頁面)

 

撰寫一篇統合分析論文的流程,從找題目、評讀文獻到統計製圖,從寫作、投稿到 revision,整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初學者容易卡關的部分,課程中皆會分享。我們用最好懂、最有效率的課程設計,協助學員快速學會,而新思惟工作坊最著名的互動實作,更要讓學員能在課程當天,親手跑出統計,做出高品質的投稿等級圖表!

 

為了協助學員走完發表的最後一哩路,新思惟更推出每週一次的蔡校長 Office Hour 線上諮詢服務,協助學員解決課後卡關問題,邁向成功起步。多位校友認證相當有幫助,不僅限於醫師,各行各業的校友都有發表實績!

 

 

 

 

 

立即報名 8/20(日)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513_0664
2023 / 5 / 18

新思惟用有效率的一天課程,提供最強的學習效果。

 

作者:長榮大學 護理學系 林佳蓉 助理教授

 

 

meta-analysis_20230513_0664

 

 

約在三年前,就已加入新思惟之友,一直關注著新思惟每次《統合分析工作坊》的開課,希望有可以參加的時段,但近年疫情關係,不敢隨意輕舉妄動南北移動,感謝主辦單位安排了南部場,當知道新思惟來台南開課,即便報名費比之前關注時漲了些許,仍無法阻擋我參加課程的決心。

 

我曾經至醫院收案,但為了準備不同醫院所要求的 IRB 格式和資料的申請,耗費不少精力和時間,對於身兼行政的我,在研究上漸漸有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產生;加上發現目前有一系列系統回顧及統合分析的文章,想著我已有系統性回顧文章的撰寫經驗,若能再結合統合分析,將能對自己學術生涯有所幫助。於是,讓我排除萬難,也一定要參加這堂要價不菲的課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513_0498
2023 / 5 / 18

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是為研究帶來希望的明燈!

 

作者:弘光 醫工系 黃彥博 助理教授

 

 

meta-analysis_20230513_0498

 

 

回顧 5 月 13 日星期六參加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我以學術界菜鳥的身分,對這堂課充滿感激之情,課程為我在統合分析領域的學習之路點亮了一盞明燈,讓我即使面對著充滿挑戰的道路,也能充滿希望。

 

課程中,我進一步了解到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RMA)的重要性,透過整理與統計相關主題的論文,統合分析能夠綜合評估研究結果,提供我們有效率的知識獲取途徑。

 

作為一名助理教授,我常常需要閱讀統合論文,也一直期許自己有能力進行並發表自己的統合研究,然而,僅僅閱讀他人的研究是不夠的,我需要向前邁出一步,從專業指導中學習,而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正是我所需要的。

 

閱讀更多 »

2023 / 2 / 2

問:收錄六篇做統合,審閱者覺得一篇品質不佳,建議剔除它並重新分析,這樣合理嗎?

 

 

QA_64

 

 

問:校長好,我寫了一篇統合文章,納入 6 篇做分析,結果跨中線(不顯著),投稿後,其中一個審閱者認為,文獻評讀中,有一篇為高風險,建議我去掉,並重作分析。

 

所以我應該是保留原本 6 篇做 systematic review,但在最後做 meta-analysis 去掉這篇嗎?流程圖的最後一格,寫 6 篇收入評讀,但量化分析只有 5 篇,這樣嗎?

 

答:(蔡依橙)

 

你的流程圖,最後一格忽然從 6 變成 5,卻沒有寫出排除理由。我認為即使應付了這個審閱者,但其他的審閱者,或者刊出後看見的讀者,可能會覺得很怪,甚至有意見,寫 letter to editor 來表達困惑。

 

所以真想變成 5 篇,要在之前的步驟就用清楚的規則把它剔除。在 Materials and Methods 也要重新設定 inclusion / exclusion criteria,這樣才標準。

 

也就是說,我們規定一個考試方式,有筆試,有口試,明明人家考進來 6 個,我們不能在榜單出來後,才說「我覺得這個人品質不好」,就刪掉 1 個。

 

真要做,就是在口試的時候直接打低分,也就是 exclusion criteria 就要先講;不然就是 protocol violation 了。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307_0984
2020 / 3 / 12

在壓力與挑戰圍繞的環境中,我找到了這盞明燈。

 

作者:三軍總醫院 麻醉部 黃仁智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307_0984

 

 

很高興能參加新思惟國際所舉辦的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即便是在武漢肺炎肆虐台灣的氛圍下,大家還是很踴躍的參加星期六一整天課程,更顯得課程的珍貴與重要。

 

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的場地規畫下,一整天上課下來,令人覺得非常輕鬆寫意,除了有好喝的咖啡可以品嘗,柔和的燈光、安靜的會議室品質,讓我感到頗具國際會議研討等級的氛圍,希望未來能持續舉辦,使整個團隊更帶給讀者或學員,更高層次的課程享受。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