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東博愛醫院 復健科 林庭伃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庭伃醫師團隊,關於中風後患者的肩部超音波影像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刊登!
這篇 meta-analysis 從最初的資料搜集到寫完約莫 3.5 個月,但從寫完到發表隔了 10 個月,或許對很多人來說,聽起來不長,但中間被拒稿、格式改來改去、或是改了老半天格式結果隔天被拒稿的過程,不免感到煩躁、沮喪。
有些 reviewer 的回饋精闢,一語道破不足之處,但更常遇到制式化的 desk rejection,摸摸鼻子投下一家。真正花在寫文章的時間,遠遠不及收集資料、整理表格、還有最後修改投稿的時間,偏偏這些必要的工作略為繁瑣無聊。
從繁瑣的工作中找到意義:在 PubMed 看到自己的作品
寫文章最好一氣呵成,避免思緒打斷並確保前後文邏輯清晰,但調整格式可以把握空檔完成,處理到一半,想去運動或倒垃圾也可以,更不用說,找到好的合作夥伴彼此幫忙也是好方法,有人可以邊討論(抱怨?)邊做事能讓過程更快速有趣。
有時也會想,寫文章好耗時哦,不知不覺就熬了夜,教科書那麼多,應該把更多時間、精神撥給書本,但讀書若只是眼睛滑過螢幕,睡醒就忘了一半,剩下那一半還不保證何時派上用場。反觀,寫文章字斟句酌的每個字,至少睡醒後都妥妥存在 Word 檔裡,只要硬碟沒掛掉,就沒有 memory decay 問題,要是幸運能發表,也永遠能在 PubMed 或其他學術搜尋引擎被找到,成為某段時間的紀念。
書永遠讀不完,paper 永遠有剛刊登的新發現,再怎麼深刻的報告、研讀、討論、訂正都會隨時間淡忘,可是網路資訊不會不見喔!這樣想,就覺得那些時間,即使是做煩悶的工作,依然有意義。
善用 AI 工具輔助論文寫作
論文寫作最近最夯的非 AI 莫屬,原本想說聰明到給他 results,就補完 introduction 及 discussion,結果看來短期內還不會。ChatGPT 可以把病歷修得很漂亮,但把文章丟給他改,會發現句子變更長更華麗,不小心還會多幾句衍生,所以一定要自己再看過改過。
而且論述邏輯是沒辦法無中生有,還是要先清楚寫下想表達的內容,再讓他快速把語句變通順自然、適當地抽換詞面,的確比自己看老半天別人的句法再改寫快很多。另一方面,要是只想請他檢查文法拼字錯誤的話,也很好用。
在住院醫師階段,學術順利起步。
非常感謝張凱閔老師一直以來的指導和信任,給了我不少好題材,才有辦法在 R 還傻傻笨笨的時期,就有難度適中又可發表的主題去發揮,而且寫完初稿,老師每個字句都會仔細閱讀訂正,投稿過程與回覆 reviewer 的部分也手把手帶。
醫院也一直有心支持學術,不管是大數據中心或獎勵金,實質上的諸多幫忙讓人不會嫌寫文章沒回報,遇上任何問題從不擔心沒人協調討論。
第一次被 accept 的驚喜興奮已經淡了許多,但寫了兩、三回還願意繼續投注的事情,大概稱得上略有興趣吧!從中也稍加探索不熟的領域,哪天說不定就找到自己的方向。
嘗試不一定喜歡,但不嘗試永遠不知喜不喜歡,senior R 後該增加不同面向的學習,而學術是希望能持續耕耘的一塊。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