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01_JGH_YehJH_share01
2018 / 10 / 17

新手的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冒險記。

 

作者:義大醫院 健診部 葉人豪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葉人豪醫師參與團隊關於 simethicone 對大腸鏡檢查效益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刊登!

 

 

01_JGH_YehJH_share01

 

 

投稿後的強迫症狀!

 

投稿初期,應該不少朋友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文章投出後的強迫症:「有空時便會登入期刊網站,彷彿這份虔誠可以感動遠在天邊的編輯與審閱者們,不要立刻把我退稿。」

 

若幸運地進入審閱程序(under review),一般需要兩到四週才會有初步結果,通常此時強迫症會更加嚴重。一直到審閱結果出來,不論是狂喜(accepted)或打臉(rejected),這個強迫症頭才能平復冷卻。

 

閱讀更多 »

01_JGH_YehJH_01
2018 / 10 / 17

[快訊] 葉人豪醫師參與團隊關於 simethicone 對大腸鏡檢查效益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刊登!

 

 

01_JGH_YehJH_01

 

 

文章介紹

 

大腸鏡檢查(colonoscopy)可減少特定風險族群的大腸癌發生率以及死亡率,早期偵測並移除腺瘤(adenomas)即為大腸鏡檢查的目的之一。檢查前的清腸準備工作,對結果及醫師判讀有很大的影響。

 

Simethicone 是臨床常用於消除腸胃道脹氣的藥物,研究顯示此藥對大腸鏡檢查的清腸準備有正面效益。為了探討 simethicone 對大腸鏡的腺瘤或息肉(polyp)偵測率是否有幫助,作者團隊以統合分析進行研究。

 

閱讀更多 »

01_IJMR_TsaiSH_TsengPT_34
2018 / 10 / 3

[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機器人輔助部份腎臟切除手術」處理腎腫瘤之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obotics and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刊登!

 

 

01_IJMR_TsaiSH_TsengPT_34

 

 

文章介紹

 

以外科方式處理較大、較複雜的腎臟腫瘤時,傳統的術式為 open partial nephrectomy(OPN)。屬於微創手術的機器人輔助部份腎臟切除手術(RaPN; robot-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近年來發展與應用狀況日增,已有研究顯示 RaPN 可用於處理較複雜的腎細胞癌hilar renal masses

 

關於 OPN 與 RaPN 處理腎腫瘤之比較研究,在倫理、經濟、時間等限制下要以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來探討此主題的難度甚高;因此作者團隊以統合分析針對可比較的手術、功能、腫瘤預後等狀況進行研究。

 

閱讀更多 »

01_mepa_jsr_tsengpt_share_30_Meta-analysis_20180311_0245
2018 / 9 / 10

這篇文章,是跨領域合作的最好例子!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針對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與心血管疾病進行統合分析之研究,獲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刊登!

 

 

01_mepa_jsr_tsengpt_share_30_Meta-analysis_20180311_0245

 

 

超過兩個以上領域的合作

 

以往,我們在討論跨領域合作研究,往往都是跨兩個領域,並且由這兩個領域的人來帶領整個研究的進行。但是如果跨領域合作研究變成三個領域呢?而且三個領域的專家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呢?

 

「肢動症(periodic limb movement during sleep)與心血管疾病的統合分析研究」就是在這樣的假設下的產物,分別由「精神科」、「神經科」與「心臟科」的人同時處理,而且文章的內容也是由這三個領域的專家通力合作完成(雖然精神科的人是負責完成「統合分析」的內容而非精神科的內容)。

 

在進行這種關聯性統合分析的過程中,最困難的關鍵是,不同科別的人,因為平時溝通方式與看事情角度已經固定化,所以會出現 A 說的東西,B 不一定聽得懂,甚至會聽成另外一個方向去,導致溝通出現障礙。

 

但是,現實生活中,危機往往也是轉機,正因為不同領域的專家看事情的角度都不同,所以我們正可以有來自不同角度的看法以及建議,透過整合這些資訊,更可以讓我們的文章深度、廣度更加豐富!

 

閱讀更多 »

01_clip_jsr_tsengpt_share_30_Meta-analysis_20180826_1069
2018 / 9 / 10

用前人的基礎,建立全新觀點!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針對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與心血管疾病進行統合分析之研究,獲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刊登!

 

 

01_clip_jsr_tsengpt_share_30_Meta-analysis_20180826_1069

 

 

我們前面在「母乳哺育與兒童自閉症之統合分析」心得裡面提到的,做統合分析的研究之前,應該要先調查清楚,這些疾病之間是否真有關聯性,以及前人的討論是否支持我們的發現,避免淪為「先射箭再畫靶」的情況。

 

如果今天你發現一個結果,之前只有很少文章討論,甚至沒有一個比較肯定的說法或病生理因素來支持這個發現,但是臨床經驗又告訴自己,這兩者之間真的有這種關聯性,那麼該怎麼辦呢?

 

閱讀更多 »

01_clip_nutritional_neuroscience_tsengpt_share_19_Meta-analysis_20180826_0252
2018 / 9 / 10

翻過那道退稿的大牆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母乳哺育與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統合分析,獲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刊登!

 

 

01_clip_nutritional_neuroscience_tsengpt_share_19_Meta-analysis_20180826_0252

 

 

研究之路常常會遇到意外的阻礙,但是翻越後,必然會看到未曾見過的美景!

 

 

兩年,最大的努力是「不放棄」。

 

這篇文章是我「母乳哺育與兒童相關身心疾病的統合分析」計畫中的第二部曲,事實上,這篇文章其實和「母乳哺育與兒童自閉症的統合分析」是同步進行,甚至還比自閉症統合分析更早完成與投稿,奈何這篇統合分析經過的命運比自閉症那篇更加曲折複雜。

 

從 2 年前第一次開始進行文獻搜尋,中間經過 6 輪的 update 搜尋,時間來到 2018 年,這篇文章才終於修成正果。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