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退稿

2024 / 4 / 10

問:跨領域論文一直被退稿,審閱者就是不喜歡?

 

 

 

 

答:(蔡依橙)

 

我們就舉例工程跟醫學好了,這個問題是在於,同時懂這兩個領域(者)相對是少的。

 

所以當他(期刊社)在在尋找 reviewer 的時候,他如果懂醫學的人看不懂工程的細節,他也很容易去挑剔你所回答的這個醫學問題;他如果懂工程的人,不認為回答的醫學主題有多重要,畢竟重不重要是主觀的。

 

當 reviewer 在審閱到自己不完全能夠掌握的主題的時候,他們傾向於會選擇退稿。因為這樣子對自己的 reputation 最不會受到影響,這也就是跨領域的困難點。

 

投稿的過程中,當它沒有主題紅利,也就是,不是現在研究世界的熱點的時候,你就必須在兩個領域都很強,才有辦法得到公平的對待。否則在投稿中階期刊的時候,因為尋找適當 reviewer 的困難,其實是相對比較不利的。

 

 

最新活動

 

 

QA_102
2024 / 4 / 10

問:期刊退了我的稿,卻又說修改後還是可以重新投。為什麼不直接給我 major revision 呢?

 

 

 

QA_102
 

 

問:期刊退了我的稿卻又跟我說,如果你根據我們的建議,做了大幅度的修改之後,還是可以考慮回來重新投稿。我是不是被 PUA 了,為什麼不直接給一個 major revision 的結果呢?

 

答:(蔡依橙)

 

這的確是這幾年常見的狀況,主要是有 reject 與 suggest resubmit 這些選項,對於期刊社來說,有降低接受率的效果。接受率降低,可以看起來像是比較厲害的期刊。而且也可以減少懸而未決的稿件,積在他們檔案庫裡面。

 

閱讀更多 »

20220830_QA_18
2022 / 8 / 30

問:最近投了一篇 meta-analysis 被 reject,但因為 editor 跟 reviewer 給的 comment 令人困惑,想請老師們幫忙解惑。另外,CMA 作圖時,要怎麼設定成 SMD 或 Hedges’ g?

 

 

20220830_QA_18

 

 

問:最近投了一篇 meta-analysis 被 reject,但因為 editor 跟 reviewer 給的 comment 令人困惑,想請老師們幫忙解惑。以下列出幾項比較苦惱的。

 

  1. Absolute mean difference would have been better to assess over SMD
  2. Jadad scoring is hardly ever used these days. Please consider using the Cochrane risk of bias tool

 

另外,CMA 作圖時,要怎麼設定成 SMD 或 Hedges’ g

 

答:(蔡依橙)

 

如果他是要你 revision 即可照改,但如果他是退稿的話,可能只是找點理由而已。值得參考的就聽,但覺得不合理的就不用理他。

閱讀更多 »

01_mepa_bmcp_tsengpt_41_share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59
2019 / 12 / 17

為什麼「親自撰寫」的文章,也會因「抄襲」被退稿。

 

作者:元景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躁鬱症患者之血液葉酸濃度的統合分析,獲 BMC Psychiatry 刊登!

 

 

01_mepa_bmcp_tsengpt_41_share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59

 

 

還記得剛踏入論文撰寫這個領域時,常聽聞前輩們的教誨:絕對不可以有論文抄襲的行為,這是研究界的大忌。

 

當時我年紀還小,不太了解「不可論文抄襲」這件事情為什麼那麼困難,寫論文不剽竊他人的文章內容,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必須要自己親自完成撰寫。也因此,當時也就沒有針對「不可論文抄襲」這件事情再去細想了。

 

閱讀更多 »

01_clip_nutritional_neuroscience_tsengpt_share_19_Meta-analysis_20180826_0252
2018 / 9 / 10

翻過那道退稿的大牆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母乳哺育與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統合分析,獲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刊登!

 

 

01_clip_nutritional_neuroscience_tsengpt_share_19_Meta-analysis_20180826_0252

 

 

研究之路常常會遇到意外的阻礙,但是翻越後,必然會看到未曾見過的美景!

 

 

兩年,最大的努力是「不放棄」。

 

這篇文章是我「母乳哺育與兒童相關身心疾病的統合分析」計畫中的第二部曲,事實上,這篇文章其實和「母乳哺育與兒童自閉症的統合分析」是同步進行,甚至還比自閉症統合分析更早完成與投稿,奈何這篇統合分析經過的命運比自閉症那篇更加曲折複雜。

 

從 2 年前第一次開始進行文獻搜尋,中間經過 6 輪的 update 搜尋,時間來到 2018 年,這篇文章才終於修成正果。

 

閱讀更多 »

clliu_meta-analysis_20171022_0504_FB
2017 / 10 / 27

新思惟從沒讓我失望

 

作者:振興醫院 骨科部 劉俊良 醫師

 

 

clliu_meta-analysis_20171022_0504

 

 

過去曾經太單純……

 

過去還沒有接觸論文寫作,單純以為,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可以開始寫。但後來發現,才剛起步就問題重重,不管是資料取得方式、資料完整性、個案數多寡,以及繁瑣的 IRB 審核都是關卡。如果要做健保資料庫研究,資源的取得,也是一個難關。

 

至於統合分析,一開始的想法是:那不是最高證據等級的文章嗎?會不會太好高騖遠了?當時連想都不敢想。經過考慮後,我決定先回頭努力把一篇回溯性研究處理好,但準備文章投稿的階段,也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