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葉人豪

01_cancers_YehJH_07
2023 / 7 / 5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關於 40 至 49 歲民眾使用糞便免疫化學檢驗,篩檢大腸癌和結直腸腫瘤成效之統合分析,獲 Cancers 刊登!

 

 

01_cancers_YehJH_07

 

 

文章介紹

 

近年來,在 50 歲以下的人群中,觀察到罹患大腸直腸癌(CRC)的盛行率越來越高,有年輕化的趨勢。二十年內,西方和亞洲國家的發病率增加了近一倍,特別是在 40 歲以下的民眾,早發性大腸直腸癌(EOCRC)已成為一個公共衛生議題。

 

目前的專業指南建議將大腸直腸癌篩檢的開始年齡從 50 歲降低到 45 歲,但這些建議大多使用結腸鏡檢查,必須花高昂費用和人力。除此之外,糞便免疫化學檢驗(FIT)也是被廣泛接受的 CRC 篩檢方法,其費用和侵入性都比結腸鏡檢查低,而且在 50 歲以上的人群中進行 FIT 的成效與結腸鏡檢查相似。

 

年輕族群的 CRC 發病率低於 50 歲以上的人群,理論上 FIT 是一種有前景的 EOCRC 篩檢替代工具,不過它用來檢測年輕族群的效用仍尚未定論,因此葉人豪醫師團隊就針對現有研究進行系統性回顧,調查 FIT 在 40 至 49 歲的人,檢測 CRC 和結直腸腫瘤(ACRN)的效能。

 

葉人豪醫師團隊搜尋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圖書館等數據庫,一共納入 10 個研究、664159 次 FIT 檢驗進行統合分析,比較年輕組(40-49 歲)和平均風險組(≥ 50 歲)之間的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FIT 陽性結果的年輕組患有 ACRN 或 CRC 的風險較高,這也意味著 FIT 可以作為早期篩檢工具,協助醫療人員將結直腸病變的高風險族群找出來,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恭喜葉醫師!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TAG_YehJH_06
2022 / 5 / 12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關於難治型胃食道逆流以內視鏡手術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01_TAG_YehJH_06

 

 

文章介紹

 

難治型胃食道逆流,近年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內視鏡手術治療。這些手術往往是針對黏膜做介入,作者合稱之為 ARMI,其中包括黏膜切除 ARMS、黏膜燒灼 ARMA、結紮 ARBL 等逆流治療方法。葉醫師與其團隊,想知道這些治療方法個別來看是否有效,整體合在一起看又是否有效,所以有此統合分析研究。

 

經收入 15 篇研究後,整體的成功率為 73.8%,其中 ARMS 為 68.6%、ARMA 為 86.7%、ARBL 為 76.5%。不過,其中 ARMS 與 ARMA 有 10% 患者會產生吞嚥困難,需要內視鏡擴張,而 ARMS 手術則有 2.2% 的穿孔機率。相對的, ARBL 則沒有出血、穿孔、嚴重吞嚥困難等副作用。

 

作者認為,這三種 ARMI 手術都很有效且安全,但考量到成功率與副作用,ARMA 與 ARBL 又比 ARMS 好些。

 

 

恭喜葉醫師!

 

閱讀更多 »

01_TAG_YehJH_05
2022 / 3 / 2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關於對使用抗血栓藥物的患者施作瘜肉冷切除術之安全性的統合分析,獲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01_TAG_YehJH_05

 

 

文章介紹

 

做大腸鏡時,如果看到瘜肉,幾乎都會直接切除,化驗以理解現況之外,也將日後可能逐漸長大並惡性變化的機率完全消除。不過,如果患者原本就因心臟血管問題,服用抗血栓藥物,會不會因此而增加出血機率呢?如果真有危險,日後是否應該對施做大腸鏡檢查的患者建議,例行停用抗血栓藥物呢?葉醫師團隊對於這個問題很有興趣,於是搜尋文獻,並做統合分析。

 

收入 17 篇研究並分析後,作者發現使用抗血栓藥物的患者,其立即與延遲出血的機率,的確比沒有使用抗血栓藥物者高。其中使用直接口服抗凝血劑以及合併多種藥物使用者,出血機率尤其更高。而小型瘜肉以及不複雜的狀況,出血機率則較低。

 

作者總結,對於小瘜肉,不須停用抗血栓藥物,直接冷切除,頗為安全。但如果是直接口服抗凝劑,或患者使用多種抗凝劑,則可能有較高的機率出血。

 

從臨床的問題出發,搜尋回顧文獻,並順道寫成統合分析,合併臨床工作與研究發表,是很棒的策略。

 

 

恭喜葉醫師!

 

閱讀更多 »

01_SP_YehJH_04
2021 / 7 / 19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關於食道靜脈曲張結紮後使用短效血管收縮劑之統合分析,獲 Science Progress 刊登!

 

 

01_SP_YehJH_04

 

 

文章介紹

 

肝臟不好導致門脈高壓的患者,壓力會回傳到食道靜脈,並造成曲張,嚴重的話可能破裂,並以大出血表現。通常的治療方法,是先打血管收縮劑,減緩出血狀況,然後使用內視鏡,將出血且擴張的食道靜脈結紮起來。

 

不過,結紮靜脈之後,究竟要不要繼續使用血管收縮劑,要的話,要用三天,還是五天呢?目前並沒有共識。不用血管收縮劑,則擔心再出血。長時間使用血管收縮劑,對身體其他器官的灌流又可能造成問題。

 

葉醫師團隊,打算針對這個問題,做統合分析,看看目前文獻呈現的整體趨勢。

 

研究收入了 9 篇前瞻隨機對照研究,共包括 838 位患者。分析血管收縮劑使用三天以內,以及超過三天的兩組患者。結果發現,不管是一開始的止血率、五天再出血率、死亡率、治療失敗率,使用血管收縮劑時間不同的兩組,都沒有顯著差異。次族群分析也發現,就算做完食道靜脈結紮後,完全不加血管收縮劑,對結果也不會有明顯的影像。不過,在敏感性分析中,發現再出血率的異質性較高,這點值得注意。

 

總結來說,作者認為做完食道靜脈結紮後,短時間使用血管收縮劑的效果已經很好了,至於是不是可以完全不使用,這需要未來進一步的研究確認。

 

在臨床上我們可能會有些治療劑量與使用時間的疑惑,也會順手查些論文,既然都查了,順道查仔細點,然後整理成統合分析,是個很棒且實用的研究主題。

 

 

恭喜葉醫師!

 

閱讀更多 »

01_TAG_YehJH_03
2020 / 12 / 2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比較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表淺食道癌與手術預後差異之統合分析,獲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01_TAG_YehJH_03

 

 

文章介紹

 

過去,食道癌的標準治療,為食道切除術,不過隨著醫療進步,我們對疾病的理解較多之後,對於表淺的食道癌,發展出了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ESD,不拿掉全段食道,只作癌症周邊切除,似乎也能得到不錯的效果。不過,究竟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長期預後如何呢?跟傳統的手術切除相比,又如何呢?這是葉人豪醫師團隊有興趣想要知道的。

 

共收入了 21 個回溯性研究,3796 位患者,其中包括 5 個比較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與傳統手術的比較研究。

 

ESD 整體來說,五年後之總存活率為 87.3%、疾病存活率 97.7%、無復發存活率 85.1%。局部復發的比例為 1.8%,轉移則為 3.3%。

 

ESD 與傳統手術相比,總存活率、疾病存活率與無復發存活率,都沒有顯著差異。不過,ESD 的術後副作用明顯較少(19.8% vs 44.0%)。

 

作者總結,表淺的食道鱗狀上皮癌,應該優先考慮施作 ESD。

 

文章中,從 Figure 1 開始,有多張圖表都運用工作坊上課所學,有效且清楚地呈現,相當不錯。

 

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找到大家都有興趣,但卻還沒有人作的題目,快速的分析並發表,是很務實且有意義的研究策略。

 

 

恭喜葉醫師!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114_1234
2020 / 7 / 2

用好題材,通過論文快審,登上高分期刊。

 

作者:義大大昌醫院 胃腸肝膽科 葉人豪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葉人豪醫師參與團隊,關於初期大腸癌使用內視鏡切除與手術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刊登!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114_1234

 

 

兩個月前的一晚,剛下診準備喘口氣,手機鈴聲忽然響起學長的來電:「我們的論文被接受了!」

 

就這樣,在又驚又喜中,收穫了人生頭一張「論文快審+預先接受」的體驗券。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