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_FB_Meta-analysis_20180114_1234
2020 / 7 / 2

用好題材,通過論文快審,登上高分期刊。

 

作者:義大大昌醫院 胃腸肝膽科 葉人豪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葉人豪醫師參與團隊,關於初期大腸癌使用內視鏡切除與手術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刊登!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114_1234

 

 

兩個月前的一晚,剛下診準備喘口氣,手機鈴聲忽然響起學長的來電:「我們的論文被接受了!」

 

就這樣,在又驚又喜中,收穫了人生頭一張「論文快審+預先接受」的體驗券。

 

 

持續累積,總能接住好運。

 

事實上,這是我目前為止寫的第四篇統合分析。

 

雖然第一篇文章在參加新思惟的課程後,很快就順利產出並被接受了,但或許是新手運走完後回歸平均,後面兩篇雖然都有獲得國際學會邀請口頭報告,但投稿階段始終不順。

 

(鈺編按:葉人豪醫師當年參與《統合分析工作坊》,課後就找到與自己專業相符的主題,並且現學現用,新手初登板就成功投出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欲知他的心路歷程,請往這邊走。)

 

看著目標期刊如坐電梯般篇篇往下,審稿或快或慢結局都是一樣,心裡總對指導的通訊作者過意不去。只能安慰自己,勝敗乃兵家常事。

 

儘管結果不盡人意,在兩篇文章寫作的過程中,仍然得到很多寶貴的經驗:包括研究設計、統計方式、結果判讀,以及開始跨足存活分析,這一切都為下一篇文章打好基礎。於是,當我注意到早期大腸癌治療的統合分析還沒被攻克時,就決定出手挑戰這個題目。

 

 

總有一篇屬於你的統合分析

 

中國的美食作家王剛,在頻道裡有句琅琅上口的 slogan:「總有一道屬於你的家常菜。」事實上,統合分析也是如此。在各專業領域浸淫日久,一定會有某些自己有興趣,重要性也夠,卻尚未被解決的問題。擁有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的能力,就可以相對不受時空與資源的限制,馬上進行研究,得到目前證據下最為可靠的答案。

 

發想與題材往往是優秀的科學論文最重要的關鍵。嚴謹的設計、良好的分析、細膩的討論雖然也不可或缺,但頂多只能說是必要,而非充分條件。統合分析最適合的戰場,就是在有一定研究結果的領域中,設法歸納出一錘定音的結論。也就是說,只要能夠發掘問題,並找到足夠的材料,就有機會寫出重要的統合分析。

 

 

看得更遠,只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篇論文挑戰的是迄今為止最大的題目。雖然在課程與實戰中累積的經驗讓我解決不少問題,但有一些關鍵分析始終覺得不夠理想,甚至讓我一度有些灰心,覺得這些材料那麼好,到我手上真是浪費了。

 

幸運的是,我身邊有十分堅強的團隊,包括統計專家郭亮增醫師與黃如薏醫師,在最核心的分析上給了我非常寶貴的建議。通訊作者王文倫醫師也持續在專業與寫作上給了這篇文章許多的洞見,這些重要的助力最終都讓文章變得更加出色。

 

(鈺編按:郭亮增醫師是新思惟的資深校友,目前擔任《臨床研究與工作坊》的助教,課後快訊累積至今已有 15 篇,在學術及網路均成功經營出卓越的個人品牌。)

 

於是在評估文章的題材與影響力後,我們決定嘗試腸胃科學最好的期刊:Gastroenterology。雖然在外部審稿後,期刊編輯仍不接受我們的文章,但也帶來另一個好消息:他建議我們轉投美國腸胃科醫學會下的另一個頂尖期刊 CGH,並且可以獲得快速審查(fast-track review)的機會。

 

我們欣然接受之餘,馬上著手修改。細讀 reviewers 的建議後,赫然發現,他們的評論紮紮實實擊中了我們投稿前最頭痛的弱點,只是我們仍然像超級瑪莉一樣,幸運的獲得了「1 up」。這也讓我體會到,即使選擇逃避、繞開的困難,有天它還是會回到你的面前。於是團隊再一次通力合作修改後,論文終於順利被接受了。

 

統合分析本質上是收集已知的研究而來,所以完全就像牛頓說的:「我能站的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為曾有許多人的心血累積,我們才能做出更好的分析。

 

我在寫作時也常心懷感恩,力求不要辜負前人的努力。此外,和專家的共同合作也非常重要。新思惟的校友可謂臥虎藏龍,當有機緣把大家聯繫起來,就可能激發出龐大的能量。希望我個人的經驗,能夠鼓舞更多朋友,做出更好的成果。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