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2017/08/06 (日) 第四梯次

00_FB_meta-analysis_20170806_258
2017 / 8 / 10

學習如何產生有科學價值的論文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影像診療部 阮昱翔 醫師

 

 

meta-analysis_20170806_258

 

 

我算是新思惟課程的新同學。跟一般的新同學一樣,常常會在 Facebook 看到課程介紹以及同學心得。一直在腦袋裡想上這堂課到底划不划算?到底要不要來上看看?

 

我個人比較有興趣的是研究相關的主題,包括了 meta-analysis 以及生物統計。先前在美國上過心臟電腦斷層的課程,感覺非常好,很有收穫。這次看到 meta-analysis 有開課,想說來上看看瞭解一下是不是真的不錯,值不值得推薦給其他同事們。

 

閱讀更多 »

2017 / 8 / 10

和專家學習如何思考寫作

 

作者:慈濟醫院 陳威仰 實習醫師

 

 

00_FB_meta-analysis_20170806_590

 

 

剛畢業的 intern 也很適合來上

 

身為剛畢業的 intern,來參加這門課似乎有點太早了,但是我是抱持著在一張白紙的階段,就能了解如何寫作最省時,用錢換時間、換經驗。畢竟真的了解這塊的人也不多,有時也不知從哪裡學起。上完這堂課後,對於統計圖表的製作完全沒問題,剩下的就是去找屬於自己的團隊和森林。

 

上課才發現新手和老鳥對於如何去架構一篇文章的想法是不同的。從題目的設定開始,就是往如何做出和別人不同的方向。收集資料時,思考該收進哪些?這些文章收進來的角色是什麼?

 

Run 統計軟體時,不只取得數據,更決定要怎麼呈現圖片與順序內容,一秒說服 reviewer。當統計軟體 run 完,論文的架構層次已經出來了,剩下的就是寫出故事。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70806_241
2017 / 8 / 10

縮短與最高證據等級論文的距離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皮膚科 蔡逸群 醫師

 

 

00_FB_meta-analysis_20170806_241

 

 

以前都是看別人整理過的資料

 

自從大六上了實證醫學的課,對文獻的搜尋和證據等級有初步了解,intern 和住院醫師時,也大膽地去參加兩次 EBM 競賽。

 

回歸核心,實證醫學是希望我們能使用現有最佳證據來治療病人,而統合雙盲隨機對照研究的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就是目前的最佳解。

 

以前的自己只能查資料,看別人整理後的東西,從來沒想過自己也來寫傳說中證據等級最高的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70806_597
2017 / 8 / 10

課後我真的覺得一定會成功發表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風濕過敏科 張哲慈 醫師

 

 

00_FB_meta-analysis_20170806_597

 

 

可近性最高的研究方法

 

正如《統合分析工作坊》的課程設計概念所述:對於年輕醫師來說,統合分析可以利用臨床工作的零碎時間收集文獻與分析,在不同研究方法中的可近性是最高的!

 

因為統合分析既不需要通過 IRB,資料取得與分析也是來自於已發表的論文,所以不像臨床研究需要一定的資格申請、花時間試驗收案、科內與科際合作與研究護士的協助,也不像現今健保資料庫的資料取得,需要另外花時間進加值中心處理。

 

閱讀更多 »

00_meta-analysis_20170806_536
2017 / 8 / 10

2017 / 8 / 6 (日) 課程照片記錄

 

 

00_meta-analysis_20170806_536

 

 

一篇好的 meta-analysis,為什麼好?在搜尋文獻,規劃方向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相同的,一個好的學習流程,為什麼好?在課程評估、規劃學習內容時,就已經決定了。以數十篇 meta-analysis 論文經驗為基底,以發表論文為導向的課程設計,仔細評選從研究到發表,最該具備的知識及技巧,用一天的時間深入淺出的分享給大家。

 

所有學員的「學習體驗及成就感」,就是我們持續精進課程的最佳動力,在學術研究的這條路上,新思惟永遠是你們的好夥伴,陪伴大家走過最辛苦的那一段。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