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曾治蓁

01_CROH_TzangCC_03
2025 / 2 / 17

[快訊] 曾治蓁醫學生參與團隊,關於 PARP 抑制劑用於前列腺癌的療效與安全性之傘狀回顧,獲 Critical Reviews in Oncology / Hematology 刊登!

 

 

01_CROH_TzangCC_03

 

 

文章介紹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約有 150 萬人確診,導致近 40 萬人死亡。尤其是癌細胞已經轉移的患者,治療選擇有限,五年存活率僅 30%,讓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式成為當務之急。

 

聚 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劑(PARP 抑制劑,PARPi) 在近年成為前列腺癌治療的新希望。PARP-1 是細胞內負責修復 DNA 損傷的酵素,當這個機制受到抑制,癌細胞就無法修復受損 DNA,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這類藥物最初是針對 BRCA1/2 突變的癌症開發,因為這類患者的細胞本身已經缺乏正常的 DNA 修復能力。後續研究發現,PARPi 也可能對其他同源重組修復(HRR)缺陷的癌細胞有效,甚至在某些沒有明顯 DNA 修復缺陷的腫瘤中,也能發揮作用。

 

曾同學團隊的研究彙整了 27 項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確認了 PARPi 在前列腺癌治療上的顯著效果。結果顯示,PARPi 能夠有效延長總存活期(OS)與無惡化存活期(PFS),特別是對於 BRCA1/2 突變與 HRR 缺陷的患者。其中,Olaparib、Talazoparib 和 Rucaparib 的治療效果最為明顯,能顯著提升患者的存活時間,但同時也伴隨較高的副作用風險。此外,當 PARPi 與雄激素受體抑制劑(ARSI)合併使用時,比單獨使用更能有效延長病情穩定的時間,讓治療效果更加突出。

 

不過,使用 PARPi 仍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例如疲勞、噁心、貧血、中性球低下(影響免疫系統)以及血小板減少(影響凝血功能)。儘管如此,大多數的副作用可以透過藥物調整或支持性治療來管理,並不會抵銷對患者存活率的提升。

 

這項研究也強調,基因檢測在前列腺癌治療中的關鍵角色。不同患者的基因變異會影響對 PARPi 的反應,因此未來醫師可以透過 BRCA 或 HRR 基因檢測,為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治療策略,以提升療效並降低副作用風險。隨著更多新型治療組合的開發,PARPi 可能成為轉移性去勢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重要治療選擇,為許多病患帶來更長的存活時間與更好的生活品質。

 

 

恭喜曾治蓁醫學生!

 

如何善用社群,找到研究的合作夥伴?課堂上蔡校長有相當完整的分享,一起來看: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ND_TzangCC_01
2024 / 8 / 21

[快訊] 曾治蓁醫學生參與團隊,關於牛磺酸對心血管健康益處之統合分析,獲 Nutrition Journal 刊登!

 

 

01_ND_TzangCC_01

 

 

文章介紹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仍然是造成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牛磺酸作為一種胺基酸,因具備調節鈣離子、降低血壓、抗氧化及抗發炎等作用,被認為對心血管健康有潛在益處。然而,過去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曾治蓁醫學生參與團隊想要探討此議題。

 

團進搜尋了 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及 ClinicalTrials.gov,檢索期間從這些資料庫建立起至 2024 年 1 月 2 日。分析重點放在幾項主要的心血管結果,包括心率(Heart Rate, HR)、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左心室射出分率(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及紐約心臟協會功能分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NYHA)。另外也利用回歸分析,探討治療期間內牛磺酸總劑量與效果之間的劑量依賴性關係,並根據患者的基礎疾病狀況進行次族群分析。

 

最後收入 20 篇隨機對照試驗,共 808 名參與者的數據被納入分析。牛磺酸顯著降低 HR、SBP、DBP、NYHA 功能分級,並顯著提升 LVEF。

 

回歸分析顯示,HR、SBP、DBP、NYHA 隨劑量增加而下降,LVEF 則隨劑量增加而上升。與對照組相比,並未觀察到顯著的不良反應。次族群分析中,牛磺酸顯著改善心衰竭患者及健康人的 HR,在健康人、心衰竭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中顯著降低 SBP,並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的 DBP。此外,牛磺酸顯著提升心衰竭患者的 LVEF,並改善心衰竭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的 NYHA 功能分級。

 

總結來說,牛磺酸在預防高血壓和增強心臟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對於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日常攝取牛磺酸可能會有益處。

 

 

恭喜曾治蓁醫學生!

 

初學者真的可以學會統合分析,經過我們的拆解與教學,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論文發表一篇接著一篇,可被複製的成功模式!

 

 

 

閱讀更多 »

01_ND_TzangCC_01
2024 / 5 / 23

[快訊] 曾治蓁醫學生參與團隊,關於牛磺酸降低代謝症候群風險之統合分析,獲 Nutrition & Diabetes 刊登!

 

 

01_ND_TzangCC_01

 

 

文章介紹

 

代謝症候群(MetS)是一組相互關聯的風險因子,這些因子顯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牛磺酸(taurine)在臨床上漸漸地被視為治療 MetS 的潛在藥物。曾治蓁醫學生與團隊想要透過統合分析,評估牛磺酸的補充對 MetS 相關參數的影響。

 

團隊透過多個資料庫進行電子搜索,包括 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和 ClinicalTrials.gov,搜尋截至 2023 年 12 月 1 日的相關文獻。

 

團隊的分析集中於已確定的 MetS 診斷標準,包括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空腹血糖(FBG)、三酸甘油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透過 meta-regression,探討了治療期間牛磺酸總劑量與結果之間的劑量依賴性關係,另外還評估了體組成、血脂狀況和血糖控制等次要結果。

 

研究涵蓋了來自 25 項 RCT 的 1024 名參與者。研究中的牛磺酸每日劑量範圍為 0.5 g/天至 6 g/天,隨訪時間從 5 天到 365 天不等。與對照組相比,牛磺酸補充顯示出 SBP、DBP、FBG、TG 等都有顯著降低,但 HDL-C 未顯著改變。

 

Meta-regression 顯示 DBP 和 FBG 隨劑量增加而減少。與對照組相比,未觀察到顯著的不良反應。

 

這項研究的結論顯示,牛磺酸補充對多個 MetS 相關因子具有正面影響,對有 MetS 風險或已經患有 MetS 個人的潛在膳食補充選擇。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最佳劑量和牛磺酸在控制 MetS 的潛在長期益處。

 

 

恭喜曾治蓁醫學生!

 

應徵住院醫師,需不需有論文?來看看蔡校長的建議: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CTzang_Meta-analysis_20230611_0669
2023 / 6 / 15

「我也能做欸」!醫學生寫出一篇論文,是可行的!

 

作者:台灣大學 醫學系 曾治蓁 同學

 

 

01_innovarad_CCTzang_Meta-analysis_20230611_0669

 

 

找不到主題?這裡有快速搜尋技巧

 

參加了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後,我對於資料分析和呈現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工作坊教導了如何快速找到適合的主題。講師們一再強調主題的重要性,因為一個好的主題,內容也很有故事的話,就能夠引起審閱者的興趣。提供有價值的資訊並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是最重要,也是具有挑戰的部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