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_20190309_0101
2019 / 3 / 14

這堂課,就是點石成金的修練過程。

 

作者:匿名

 

 

Meta-analysis_20190309_0101

 

 

「我們都曾經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一個菜鳥,要想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學術期刊,最容易入門的方法,是 case report 或 letter to the editor。不過,隨著各醫院與醫學會要求漸增,現在基本的要求,都變成得要 original article 才行。於是,臨床研究、健保資料庫研究、meta-analysis,就變成三種年輕研究者起步的主要流派。……」

 

看著網站上的內容介紹,切中個人需求,讓我起心動念,決定報名《統合分析工作坊》。

 

 

讓自己的研究之路賦予靈性

 

且說米開朗基羅為西斯庭禮拜堂作《創世紀》,「創造亞當」是整個天頂畫中最動人心弦的一幕。

 

維基百科有一段說明,如下:「1990 年,美國印第安納州安德森的一位醫生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署名 Frank Meshberger, M.D.)撰文,稱上帝周圍的形象實際上是一幅人腦解剖圖,其中包括端腦的腦溝、腦幹、額葉、基底動脈、腦下垂體和視神經交叉;除去大腦說外,也有藝術史學家認為,上帝的紅袍正好形成人類的子宮,飄飛的綠色緞帶則可能代表臍帶。」

 

兼具醫學和藝術的觀點,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上帝將手指伸向亞當,像是接通電源一樣將靈魂傳遞給亞當;這一幕沒有直接畫上帝如何塑造亞當,而是呈現了神聖的火花即將觸及亞當的這一瞬間,讓我聯想到自己為何參與了這個工作坊。

 

2019 年 3 月初,台北春寒料峭,櫻花綻放在冷冽中,這個週末,很多人可能忙碌工作了一星期,體力大量耗損,早已經慵懶不帶勁,可我卻起個大早,想當一個接受「點石成金」的新人亞當。

 

這也是個人繼《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後,再次來到工作坊進修,希望為自己的研究之路注入靈魂。

 

 

接受一日課程的深度洗禮

 

搭乘早鳥班車,進入教室選了第一排座位,拿到工作坊的手冊後,看到課程一如既往節奏緊湊、內容扎實。

 

上午,先有十分鐘課程設計概念,提綱挈領介紹今日課程;接著是「Meta-analysis 研究規劃技巧:以指定論文為例」、「拆解論文架構:照這樣做,最容易」、「那些重要的專有名詞:Meta-analysis 重要數值」,讓我從中了解到 meta-analysis 所需的統計觀念與軟體,都與傳統的臨床研究有不少差異,正如網站文字所描述:「我們在醫院,常聽到的是 mean±SD、independent t test,但在 meta-analysis,常說的卻是 SMD、Egger’s test 以及 I square」

 

中午互動實作,近三個小時的時間,由講師和助教們手把手教導,讓學員們在課堂上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包含 forest plot、funnel plot)。

 

下午接續「我是怎麼搜集文獻的:以發表為導向」、「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減少卡關,邁向成功」等課程,來協助學員打通任督二脈,而且每堂課結束後,立刻有 Q&A 安排,直接與大師對話。

 

 

點石成金的新觀點

 

統合分析對我而言,算是新觀點,讓一個剛產出一篇醫學論文的住院醫師,學習透過統計運算跑出科學數據,得出可能的醫學趨勢,類比成生活中的實例,如同 20-30 顆粽子(一篇篇論文),有一綑麻繩(統合分析)便能將它們串起。

 

課後回到家,家人說:「你的眼睛充滿亮光!」我想這些課程,試圖將原礦雕琢成鑽石,夢想將南瓜變成金色馬車,更進一步說,猶如上帝將手指伸向亞當,那個「點石成金」的瞬間。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