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世代來臨,有許多人已經開始使用 ChatGPT 來寫論文,然而,在加速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你可能一不注意就踩到地雷仍渾然不知。作為資深研究者,蔡校長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告訴你一些小技巧和細節,讓 AI 成為你論文寫作的利器,順利產出優質的稿件。)
(AI 世代來臨,有許多人已經開始使用 ChatGPT 來寫論文,然而,在加速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你可能一不注意就踩到地雷仍渾然不知。作為資深研究者,蔡校長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告訴你一些小技巧和細節,讓 AI 成為你論文寫作的利器,順利產出優質的稿件。)
答:(蔡依橙)
這個有點主觀,要看你們這個領域的專業看法。
如果這個藥物口服跟外用,最終的藥物動力學類似,那就沒問題。你可以把兩種都收進來,之後根據口服或外用去做 subgroup analysis。
不過如果這個藥物,口服跟外用的作用機制並不相同,而且在這個領域,大家會把口服跟外用視作不同的治療,包括使用的適應症不同、處理的疾病嚴重程度不同,那就不建議做合併。
以我來說,我預設是不建議合併,除非我們能找出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理由。因為這樣,才能有效說服審閱者跟讀者。
問:請問校長,我們做 meta-analysis 的時候,聯絡原作者但是沒回信,不是被系統擋掉,而是人家真的沒回,請問這樣也算是我們有聯絡原作者嗎?
答:(蔡依橙)
是的,只要你有寫信就好。
實務上來說,都是寫信出去,自己的 Email 留有證據,就當成這件事情結束了,因為實際上會回的機率真的太低太低了。
如果你的研究收入 13 篇,少這 1 篇。這樣對結果差異不大。如果你的研究收入 5 篇,但有 3 篇都得寫信要資料,我建議你這個主題就不要做了。因為你得到資料的機會太低,就算有 1 個團隊回信,你還是缺 2 篇,因為可掌握比例太低,統計出來被審閱者嫌偏誤嚴重的機會很高。
問:老師說,現在做統合,盡量不要限定在英文期刊,結果我做的主題,有一篇伊朗論文,全文都用波斯文寫的,只有標題跟摘要是英文,我都不知道內文在說什麼,該怎麼排除它?
答:(蔡依橙)
伊朗的期刊其實好解決,他們的圖表數字可以用對照的,如果你想看文章內容,Google 也可以處理。以下兩個連結。
問:收錄資料時,mean 之外,不見得每個都給 SD,有的是 95% CI,有的是 90% CI,這些能夠用嗎?
答:(蔡依橙)
可以的,SD 跟 95% CI 或 90% CI 都可以換算,但這個部分你需要自己手動處理一下,全部轉換成 SD 後輸入 C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