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蔡依橙)
這個很看你的微環境,你能夠取得什麼資源。
如果你有不錯的老師,老師有現成的資料,你只需要跑統計跟寫論文,那我建議你從臨床論文開始。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內科系)
-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外科系)
如果你沒有頭緒,也不知道要找誰,我建議你可以先想一下自己想去什麼科,然後到以下三個課程的「傑出榮耀」區,看看有那些確定有發表的老師跟校友可以「靠行」,然後去上一樣的課程。
答:(蔡依橙)
這個很看你的微環境,你能夠取得什麼資源。
如果你有不錯的老師,老師有現成的資料,你只需要跑統計跟寫論文,那我建議你從臨床論文開始。
如果你沒有頭緒,也不知道要找誰,我建議你可以先想一下自己想去什麼科,然後到以下三個課程的「傑出榮耀」區,看看有那些確定有發表的老師跟校友可以「靠行」,然後去上一樣的課程。
答:(蔡依橙)
不是。多數的頂尖期刊,是算在 original article 的。
所謂的 original article,是你有一個問題、一個研究法、跑了統計、得到沒有人報告過的原創結果。而 meta-analysis 就屬於這樣的文章。在實證等級上,meta-analysis 甚至比 original article 還要更高。
不過,如果你沒有跑統計,只有作 systematic review,那就比較尷尬,這個就要去實際跟教研部詢問並討論。我們建議,反正你都要花時間作了,不如就找可以作 meta-analysis 的題目,有數據、有森林圖、有確切數字可以下結論,比較值得。
答:(蔡依橙)
初學者的影響不大。不過我們還是介紹一下大概的趨勢。
新年份的 impact factor,開始反映 COVID-19 疫情開始的時候,學術界注意力整個轉向的現象。所以,一些知名的綜合醫學期刊(如:Lancet, 79.3 → 202.7),以及感染科期刊(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 3.6 → 12.1),都有很恐怖的狂飆。
答:(蔡依橙)
當然有。
多數的一般大學院校,meta-analysis 可以當主論文的。
但能自審的學校,像是臺灣最好的那幾家醫學大學,即使沒有明文規定不准用 meta-analysis 當主論文,通常也會有潛在的歧視,只是程度不等。
有的會直接對你產生敵意,有的則是願意聽聽你的理由。不只是 meta-analysis,其實臨床研究、Dry Lab、健保資料庫研究,也都可能被歧視。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去下載貴校的升等規定,看清楚明文的內容。然後再詢問一些最近剛升等,懂內情的前輩,探聽一下潛規則。
就算不能當主論文,其實在一個領域,有原創研究之外,也對這個主題做了幾篇 meta-analysis 當參考著作(配菜),也很能表達你對這個領域的掌握以及深度探究。
答:(蔡依橙)
是的,建議找指導老師,才不會分析了半天,可是跟臨床經驗或主流看法相去太多,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才有人可以指點。先舉個例,以下兩篇,都是來上課後,回去沒多久就發表的文章。
你可以發現,其實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找自己醫院裡面,曾經上過新思惟課程,也實際有發表的前輩合作。這是因為在clerk / intern / PGY / R 時期,其實對專科領域並不熟悉,但論文寫作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那種臨床感,以及對專科的敏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