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_FB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96
2020 / 11 / 13

為了職涯、更為了初衷,要產出自己的文章!

 

作者:台南市立醫院 胸腔內科 陳長宏 主任

 

 

00_FB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96

 

 

找回寫 paper 的初心

 

從事臨床工作已許多年,每次拿到了統合分析的文獻,通常只會看 abstract 裡的 conclusion,其他圖表大概只會看小正方形搭配短線在那邊移來移去,或是小圓圈在一個三角形裡面跑來跑去,抑或是一堆紅黃綠的馬賽克,meta-analysis 對我來說大概就只是這樣,只要照著 conclusion 裡面講的做就好了!

 

壓根沒想過自己能不能寫出這種文章,但畢竟現實殘酷,雖說在臨床工作上已有一碗飯可以吃,但是老闆還是想把你碗裡的飯慢慢挖走,讓你做更多的工作,而前輩們沉溺在「過往我們如何如何」的榮光中說教。如果有 paper 發表,不僅飯會被挖的少一點,也可以不用太鳥前輩(但還是要畢恭畢敬啦)。

 

有時靜下來想一想,醫師這個行業實在是燒腦又爆肝,不過在心中還是有一點小小的火種,一直燃燒著。如果有空的話,怎麼不寫點對得起自己的東西呢?可是在區域醫院打滾多年,臨床服務的業績壓力,就好像強烈颱風遇到了小小蠟燭,火都快被吹熄了,另外倫理委員會的審查,研究資源的缺乏,使得那個希望能對得起自己的的願望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不用 IRB、免收案、單兵即可

 

直到某一天,在 Facebook 上面看到了《統合分析工作坊》的課程介紹,上面說寫 meta-analysis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只能「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這段話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依序把介紹文中的一個一個超連結點開來看,一篇篇蔡校長、凱閔老師、秉濤老師的文章,就像清涼的礦泉水,不僅解渴,還能清淨心中的疑惑,我立馬就報名,而且過沒幾天就額滿了!

 

上課當天,從拆解論文架構開始,介紹了專有名詞和數值,以及中間的統計實作(還有小天使在旁邊飛來飛去,有問題就可以舉手問,解答馬上給你,好感動 >_<),下午則教我們如何搜尋文獻和優化圖表,蔡校長奧卡姆剃刀依然鋒利無比。

 

接著蔡校長向我們披露了 journal reviewer 的秘辛(想起了一些自爆的蠢方法),最後,是給初學者的建議,從而完美的結束一天課程。整天的課程緊湊而充實,七個半鐘頭的課程一點都不馬虎,備課團隊的用心真是令人敬佩萬分。

 

 

從 0 到 1 之後,剩下的數字就要靠自己了。

 

經過一天的課程,雖然不可能完全熟悉 CMA 軟體,也尚不了解如何申請註冊 PROSPERO,但是我學會看懂 meta-analysis 文章的架構和含義,以及圖表的大概畫法。蔡校長說,回家以後再使用 CMA 練習五次互動實作,然後開始去找一些 paper,試著自己說一個故事,第一篇 meta-analysis 就會慢慢地產生。

 

我想,「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今天新思惟認真的老師們只是帶我們從 0 到 1,後面這個數字要多大就要靠自己了,我也勉勵自己慢慢地一步一步往前走,真心感謝新思惟的老師們和蔡校長!

 

另外想請問,我大致看了一下 CMA 裡面的統計功能,好像有 100 多種,不知多久才能全部搞懂……還是只要會一些就可以了?

 

(橙編按:不用全部搞懂,其實常用的沒幾個,課程上已經練習過 2 種最常用的,日後遇到其他類型的,就照上面的說明,點開來試試看,就能上手!)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