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_FB_innovarad_PHTsai_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9
2020 / 11 / 13

因為需要這項能力,於是我來上第二堂研究課程了。

 

作者:三軍總醫院 腎臟內科 蔡炳煌 醫師

 

 

00_FB_innovarad_PHTsai_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9

 

 

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再次來到新思惟的課堂,這次報名的是《統合分析工作坊》。醫院內有許多統合分析的高手,不須依賴他人,就可以穩定產出 original article,而我,對於統合分析文章的了解卻是貧乏無比,遑論撰寫統合分析的文章。

 

幸好,包括研究的規劃、通篇論文的架構、如何萃取各研究重要的資料,以及圖表應該如何製作及呈現,在這一整天的課程裡均有做講解。

 

(婷編按:蔡醫師同在 10 月份參加的另一場課程為《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課程傳授了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投稿期刊選擇策略等深度內容,蔡醫師也在課後寫下收穫滿滿的心得,歡迎至此處觀看。)

 

 

從如何規劃、文章架構到必學名詞,通通有!

 

課前,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一樣,講師群為學員做了詳實的課前問答,而這次指定論文的作者,正是講者之一的張凱閔醫師。

 

第一堂課,張醫師為我們講授了統合分析論文應該如何鋪陳,在收集整理資料時便要思考,應該收入哪些文章?具有哪些代表性?對整篇文章是否帶來加分的效果?接下來,應該要如何歸納與分類,進而說出一個結構完整的故事?執行統計時,應該納入哪些參數?圖表應該如何呈現?在第一堂課,張醫師為大家講解寫作時,所應考慮的架構與層次。

 

第二堂課是由曾秉濤醫師講授,曾醫師進一步的分析各段的結構,每段應該寫入的重點為何?哪些是統合分析文章所不可或缺的,又有哪些是不應該出現的贅字?字句應精煉,而非東抄一句、西貼一段,僅專注於字數的堆疊,卻完全不知道自己論述的重點為何。

 

第三堂課由張醫師講授統合分析文章中重要的數值,由現實世界出發,避開生冷的理論,讓我們了解在產出一篇統合分析文章中,各個數值處理的細節與可能踏入的誤區。

 

 

學會軟體操作,文獻搜尋階段更要留意。

 

中午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互動實作時間,經由助教的指導,一步一步產出圖表的過程。本次是利用講師已整理好的資料,搭配 CMA 軟體的操作,畫出統合分析文章所需要的圖表內容,讓學員熟悉統計的步驟與軟體的使用。但如同講者說的,在閱讀相關文獻時,重點還是在思考各篇文章所使用的評估參數是否一樣,彼此間是否需要轉換,以及哪些研究應該納入,又有哪些必須被排除,而課後的反覆練習也是必須的。

 

下午的第一節課,曾醫師為大家講解了文獻搜尋的流程、技巧及可能的陷阱。對於找到的文獻,應該如何快速找到該篇文章的研究設計、評估量表與該文章的特殊意義。

 

在圖表優化的課程,蔡校長用了非常多的實例來說明圖表的呈現方式,對於審閱者的主觀感受,真的有著巨大的差異。如同蔡校長說的,審閱者多是無償為學術界服務,為什麼他要花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去幫忙修改不及格的圖片?

 

 

課後要持續練習,並學以致用!

 

最後,張醫師的收尾,回到了原點。分享了身為一個初學者,應該要從哪邊開始著手,才是一個比較好的開始?若是一開始就走錯方向,或是做了不合適的主題,可能會帶來過多的挫折或是耗損自身的鬥志。

 

一整天的課程,相當充實,但也不代表著上完課就能順利產出論文。如何反覆操練並熟悉老師所講授的重點,以及將統計的步驟持續練習,才是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