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_20200216_0480_JPM
2022 / 5 / 27

在 OA 期刊,為自己的論文找到歸宿。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相關文章: [快訊] 張博智、陳楷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肺部手術後的胸管引流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216_0480_JPM

 

 

在老師和夥伴們的協助下,總算完成了第三篇統合分析的文章,並順利刊登在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回想寫作與投稿的點點滴滴,雖然辛苦,卻也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旅程。

 

 

從文獻搜尋中,找到統合分析的題目。

 

這個主題一開始的發想是輪訓到胸腔外科,和主治醫師查房的過程中,看到有些病人因為術後 air leak 會使用 external suction,因此想說查閱文獻了解這樣做的實證,結果發現 external suction 似乎不見得會有幫助。

 

在搜尋文獻的過程,也發現到有 digital chest drainage system,是一種具有 sensor 的機器,可以隨著肋膜腔內的壓力改變而調整吸力,讓肋膜腔的壓力維持在一定的範圍。這讓我思考到傳統的 under water seal 胸瓶的方式,和 wall suction 或 Emerson suction 這種傳統提供固定吸力的引流方式,與 digital chest drainage system 這三種方式,不知道哪一種方式會比較適合。

 

上 PubMed 或是 Google scholar 等主要資料庫搜尋,發現有 under water seal 和提供固定 external suction 系統的比較,或是 under water seal 和 digital chest drainage system 的比較,但是沒有同時比較三種方式的研究。

 

剛好我們一起做統合分析研究的夥伴們會 network meta-analysis,可以比較兩個以上不同的介入方式,也能提供不同介入方式的 ranking。經團隊討論後,決定著手進行研究與撰寫。

 

 

艱難通過 revision,結果卻不如預期。

 

一開始覺得這樣的題目好像沒有人做過,就雄心壯志的挑戰頂尖期刊,經過幾封 reject 信,突然迎來一個 revision 的要求,讓我們感到機會之窗為我們打開。不過,信中包含一個副編輯、一個統計 reviewer 和三個 reviewer 的題目,總共五十多題。

 

在一個月內我們團隊密集討論、集思廣益,總算在期限內完成期刊要求的 visual abstract 和五十多題的 point-to-point response,回覆問題的稿件多達一百多頁,比投出去的本文和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還長,按下 submit 鈕的一刻,除了鬆一口氣,心裡還是感到緊張不安。

 

因為期刊辦公室和台灣時差的關係,在半夜才收到回覆,副編輯、統計 reviewer 和三個 reviewer 看起來很滿意我們的 point-to-point response,覺得有充分回答,也有依照他們的想法讓文章變得更好,但是 editor 要把我們的文章轉投到旗下子期刊。雖然覺得非常沮喪和挫折,還是要收起心情,尋找下一家投稿的期刊。

 

 

轉投 OA 期刊,文章順利刊登。

 

正好在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最近提出新的 special issu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and management,我們的題目符合期刊的主題,雖然 open access 的期刊需要不少費用,但還是抱著一絲希望試看看。

 

投稿的系統介面簡潔易懂,操作起來也很流暢,對於使用者算是很友善。審查過程快速,reviewer 的建議也很有幫助,提出我們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在兩輪修改之後得到滿意的結果。

 

後續文章刊出前的準備工作也蠻仔細的,期刊不僅幫我們把英文再做檢查與修訂,修訂的過程也都標註讓我們重複確認,與期刊往來再修訂三次之後,終於讓文章順利刊登,能夠和醫學社群的同儕們分享我們的想法與結果。

 

這次的經驗令人印象深刻,從一開始對於臨床問題的觀察與搜尋文獻,到專寫文章、投稿、revision 與被狠狠拒絕,最後刊登。雖然沒在心目中的期刊刊登,但是在與不同 reviewer 應答的過程中,學到往後撰寫需要更注意的細節,也了解到領域中專家們的思考。最後看到文章一點一滴的完善,是相當難得的經驗。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