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知道要如何長大的自己
第一次接觸到新思惟是在 2014 年,醫院邀請蔡校長來分享醫學海報的製作,那是第一次見識到,原來不需要很大的組織,就可以把課程活動辦的實用而充滿細節,也知道公版 / 模板不一定是對的。
回顧參加過的新思惟工作坊
2015《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
2018《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2020《統合分析工作坊》
2021《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藥效最快: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
適用者:職場各年級生,入門必備。
副作用:課程結束後一週會有武功盡失的感覺、看到醜簡報都想拿來改一改。
如果只能選一堂,真心推薦簡報課,因為使用率高且最快看到轉變。簡報課修正的不只是美感,重點在邏輯跟清楚傳達。因此我真心覺得上完簡報課真的會改變人生跟職涯。因為簡報呈現改善的關係,開始被邀課,認識不少朋友和職場前輩,算是一種能讓自己能力快速被看見的武器,回收很快的投資。
課堂中的感動金句:「機會常從奇怪的地方冒出」。其實機會跟幸運不是憑空出現,當你持續往對的方向努力,好機會出現時你才可以搭上車。
獲利:醫學簡報設計演講邀約超過 10 場。
CP 值最高:醫學論文寫作工作坊
適用者:覺得沒有文章發表只是因為自己不想寫或沒空寫的患者
副作用:自此踏入學術深淵
要去上課之前,朋友問我為什麼要花錢去上課,這樣會回本嗎?快速計算了學費跟著作獎勵金,發現居然只要寫一篇就完全回本,根本超划算。
課程將自己藉口沒有文章發表的理由一一擊破,課中強調「寫作不是靠靈感」,因為寫作投稿都是有策略的。除了段落拆解,也用出版社跟 reviewer 角度看作品,「別讓 reviewer 不開心」很重要。校長也分享了如何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完成文章,對於這部分覺得很受用,也像吃了一顆定心丸。
印象深刻的金句(前面已經出現很多金句了,看我有多喜歡這堂課):「還沒有吃到飛機餐之前,都不算順利起飛。」
寫不出文章的同事問,要怎麼在臨床 / 人生 / 學術研究中求得平衡?在校長那張下班後時間安排的表格出現瞬間,我領悟到,其實沒有平衡這件事。就是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完成的是什麼、在意的是什麼,再去分配時間權重給不同的任務。
獲利:兩年 SCI 論文 3 篇、non-SCI 論文 1 篇。
資源盤點: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適用者:手上案例較多的臨床工作者
副作用:覺得新思惟怎麼還沒開發新課程 XD
很喜歡聽臨床的研究課程,因為講者通常既善良又異常誠實。從 reviewer 到資源,講者回應不卑不亢,同時也帶著我們誠實檢討自己的困境。十年磨一劍真的不適用,持續短打被看見,資源才會可能跟你有關係。
聽完這些課自己也開始寫作投稿後,覺得論文寫作兼具了盤點工作與計畫未來的效果。在開始一個新的計畫時,先計劃好預計要收的結果,並定期去統計,最後進行海報跟論文的發表,可以給上級一個交代,也鼓勵一下自己(確認不是瞎忙一場)。
而回應 reviewer 就像是在經歷社會化,摘要加稱讚,不情緒化,注重科學價值,引經據典去回應,reviewer 不會浪費時間整你,會整你的只有自己不成熟的心。
課程金句:「一旦被 revision,就一定要被錄取。」對,就是要有這樣的決心。
獲利:(跟論文寫作 population overlapping)
比賽跟寫作是兩件事情:統合分析工作坊
適用者:覺得沒有文章發表是因為沒資源的患者
副作用:以為自己會寫 meta-analysis,瘋狂的想要跑森林圖。
以我而言,很幸運可以接觸 retrospective study 的資源,在發表幾篇 RWD (real world data) 後也想朝高 IF 的 meta-analysis 挑戰,親自執行之後發現,裡面有超多細節真的不如想像中簡單,還好課程手冊跟互動實作秘笈提供了很好的 recap,可以協助召喚記憶。
在這邊要非常感謝新思惟提供的 Office Hour 服務,學術研究的路其實很孤單,就算有合作的夥伴,一個團隊之中,也始終會有一個人必須走在大家前面去處理小細節、規劃跟確認進度,而那個人通常就是最沒資源或最小咖的你。研究路偶爾遇到問題卡關,可以向有經驗的前輩能請教,真的幫忙很大,內心也會比較踏實(淚)。
課程金句:「表格 Calibri、圖 Arial」(ㄜ因為這堂課沒有寫心得……)
獲利:還沒吃到飛機餐,正在努力中。
真心建議大家課程中要拍照、課後要寫心得,召喚記憶時很好用,還可以領禮卷,年紀有了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腦袋 XD
改變人生的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