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芳醫院 泌尿科 何岩 醫師
此次是第一次參加新思惟國際舉辦的課程,先前身邊的同儕有人參加,但可惜都沒有耳聞太詳盡的心得分享,只知道是一門所費不貲的訓練課程。
作者:台大醫院 陳柏誠 醫師
一開始想參加這次課程的契機,主要是當時剛把自己第一份臨床研究的論文寫得差不多(當時也有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心想是時候開始尋找下個主題。
不過對於新手醫師來說,臨床研究所需的收案、IRB 申請,對很多人來說都很困擾,資歷不夠深,很難獨立完成,而統合分析正好都不需要這些麻煩的東西,也有希望可以單兵作戰,對於剛做臨床研究對一個主題較熟悉的我而言,針對類似主題寫統合分析正好合適。
作者:新竹馬偕醫院 小兒科 李忠霖 醫師
從開始寫文章至今,original article、case report 都有涉獵且皆有刊出,但 meta-analysis 的文章,對我來說仍是一片蠻荒未開發之地。
儘管從學生時代就知道 meta-analysis 的文章證據效力最高,但想開始寫的時候,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拿了幾篇自己領域的 meta-analysis 文章翻了又翻,也看不出什麼頭緒,自己的老闆也沒有在寫 meta-analysis 文章,感覺自己是沒那個緣分、沒那個資源寫 meta-analysis。
作者:台大醫院 生醫分院 整形外科 楊弘維 醫師
新思惟的課程一向是口碑佳、品質保證,身為新思惟的老校友,在住院醫師時期參加過《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等,對於臨床研究寫作和簡報能力都很有提點的效果。
新思惟國際就像精神時光屋,越來越多年輕以及資深的醫師,都能在短短的一天課程中獲得巨大的成長!不過論文最根本還是得靠自己,才能有所斬獲,這點大家都知道,正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唯有持之以恆的努力以及堅持,才能有所收穫。
作者:風澤中醫診所 周佑庭 醫師
記得幾年前,部上的報告,被指定了一篇 meta-analysis 的文章。
相對於以前報的 review 或是 RCT 文章,meta-analysis 文章顯得十分複雜,多了許多陌生的專有名詞,或是許久不見、已不認識的統計名詞,雖然當時有下功夫上網搜尋,卻仍然似懂非懂。
報告結束後,也沒有更進一步去追究,更遑論認為自己能夠寫出一樣的東西。
作者:基隆長庚 中醫科 張佑維 醫師
目前現職為基隆長庚中醫科總醫師,長庚體系需要一篇 original article 當作晉升標準,所以在 R2 就有與西醫、其他科別合作一個臨床試驗,R3 運氣很好就順利發表了。
臨床試驗收案充滿挑戰,除了需要好的題目媒合其他單位,耗時的 IRB 手續等,更辛苦的還是收案過程,人為不確定因素極大,收案的時間天天都像洗三溫暖,所以心中也有未來要學 dry lab 的動機,給我一張桌子、一杯咖啡,就可以寫出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