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

20171022_rader_FB
2017 / 10 / 23

2017 / 10 / 22(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171022_rade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分數平均都在 4.62 分以上,最高達 4.88 分,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主治醫師佔 68%,住院醫師佔 17%。護理系助理教授、護理系助教、護理師、醫院管理室組員、藥學系研究生等,合計 15%。
  • 參加學員中,54% 曾為 PubMed 文章之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不過,絕大多數並非 meta-analysis。

 

我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

 

但現在,我們已經度過了摸索期。整合過往經驗,我們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這天,我們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APA_tsengpt_17
2017 / 10 / 23

[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paliperidone 用於躁鬱症之統合分析研究,獲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1_APA_tsengpt_17

 

 

文章介紹

 

Paliperidone 屬於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中的血清素、多巴胺拮抗劑(serotonin dopamine antagonist),主要用於治療思覺失調症。2009 年後在美國以 Invega Sustenna 為商品名上市,在歐洲以 Xeplion 為商品名上市。

 

Paliperidone 也可做為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之情緒穩定劑,但用於躁鬱症之療效在文獻之實證醫學研究上仍有不足,因此曾醫師團隊撰寫此領域中的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探討其療效、安全性、與藥物耐受性。

 

作者團隊以系統性回顧收錄 2017 / 1 / 27 以前的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 文獻。分析後發現與 placebo 相比,paliperidone 未能顯著改善躁鬱症之 manic symptoms、且有較高的副作用發生率;但 paliperidone 對於病患的 psychosocial function、與疾病 general severity 則有助益。

 

閱讀更多 »

01_PNPBP_TsengPT_15
2017 / 7 / 25

[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aripiprazole 用於躁鬱症之統合分析研究,獲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 刊登!

 

 

01_PNPBP_TsengPT_15

 

 

文章介紹

 

躁鬱症(BD; bipolar disorder)的第一線治療方式通常為藥物,然後是心理治療與社會心理治療的介入以穩定情緒、減少住院次數。因為 BD 是一種復發疾病,長期的預防性治療亦須注意。

 

新藥物在臨床上容易有證據力不足的問題,且過往研究多著重於改善急性期症狀、卻忽略了預防復發的效果,因此曾醫師針對 aripiprazole 用於 BD 進行文獻回顧、以統合分析方式進行研究,希望提供臨床醫師更多可參考資訊。

 

統合分析顯示 aripiprazole 可改善急性躁期之 acute mania、psychosis 症狀,但對於急性憂鬱期之 depressive symptoms 則效果不佳。在 maintenance therapy 中、與 placebo 相比,併用 aripiprazole 則與較低的 bipolar mania 復發率有關。因此,作者團隊認為 aripiprazole 是治療 bipolar mania 的有效、安全藥物。

 

閱讀更多 »

00_FB_mepa_en_tsengpt_share_14_meta-analysis_20170311_0332
2017 / 7 / 17

馬步蹲得好,功夫練到老。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ketamine 用於電痙攣療法之統合分析研究,獲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0_FB_mepa_en_tsengpt_share_14_meta-analysis_20170311_0332

 

 

基本功是什麼?

 

這篇文章的發表,主要還是要感謝我們幾位年輕精神科醫師,彼此合作、討論,共同完成的今天成果。

 

自從 2016 年的環太平洋精神醫學年會到目前為止,已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們團隊也完成數篇統合分析文章,其中三篇已刊登出來,剩下的幾篇也都在投稿修改階段。

 

在合作與撰寫文章的過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是什麼?就是如何架構文章四段格式,在各段裡面安排適合的資訊,並且搭配適合的表與圖,讓 reviewer 能快速抓到重點,讓文章能快速被接受,而且當架構越清楚,越能加速文章撰寫的速度(難怪以前常聽到某些教授說:「我在搭捷運上班的路上,就已經把 introduction / discussion 寫完」)。

 

事實上,以前的我,連這些基本功的脈絡都不是很清楚,因此才會在 discussion 被卡關長達數月之久,後來直到上完了新思惟的課程後,才豁然開朗,當晚就把卡關許久的 discussion 寫完!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WHLin_meta_analysis_20170604-275
2017 / 6 / 9

講師怎麼連我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都知道!

 

作者:振興醫院 心臟功能重建中心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01_innovarad_WHLin_meta_analysis_20170604-275

 

 

《統合分析工作坊》是我在新思惟國際上的第一堂課程,由於已久仰新思惟眾多火紅秒殺的課程,因此對於這一次可以親身體驗,感到十分期待。

 

 

深陷在專有名詞之中,難以前進。

 

進行臨床研究對我來說,是在學校養成教育中較缺少的一環,因此進入職場後,每每遇到單位指派的研究任務,總是令我怯場。

 

由於不熟悉專有名詞,導致在進行過程中,遭遇許多阻礙,而查詢這些專有名詞才發現,其背後組成的是更多的專有名詞,且要瞭解到能夠使用,會需要許多統計學的背景知識,光掙扎在其中就已耗費許多心力,遑論留下清晰的頭腦去做文章分析,或進一步去思考自己應該還要做什麼。

 

不過,就像蔡校長在今日課程設計概念做的介紹,每件事情都有從 0 到 1 的過程,雖然當中的「零點幾」爬得實在辛苦,但頭過身就過(希望)。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hsu_meta_analysis_20170604-535
2017 / 6 / 9

我所知道的新思惟

 

作者:環醫國際有限公司 許君豪 創辦人

 

 

01_innovarad_chhsu_meta_analysis_20170604-535

 

 

算一算手邊新思惟「聖杯」的數目,大型研討會我參加過兩次,小班工作坊則有五次。究竟新思惟有什麼魔力,讓許多人願意一再付高額學費聽課呢?

 

其實,這幾年我主動進修的課程,學費從免費到一天數萬元都有,而幾乎所有課程,我的感想都是「物超所值」,對講師滿懷感激。限於篇幅,本文只分享我對新思惟的幾點觀察。

 

 

課前提問,賺回學費。

 

你沒看錯。

 

雖然新思惟團隊很客氣地說:「學員往後若應用所學,有了成績,寫一千字心得,新思惟將回饋一千元禮券,讓你賺回學費,賺到許多人的肯定,更賺到自信以及勇氣。」但有上過新思惟小班課程的人就知道,你在「課前」提出的問題,講者「全部」回答,並製成一本精美講義,讓「所有學員」都看到自己和其他學員的問題,以及講者的回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