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01_JPR_TsengPT
2016 / 5 / 26

[快訊] 曾秉濤醫師研究躁鬱症不同時期中,三種神經滋養因子變化的統合分析論文,獲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刊登!

 

 

01_JPR_TsengPT

 

 

文章介紹

 

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的病因不明,文獻顯示神經滋養因子(neurotrophin)的活性變化可能是致病機轉的一部分。神經滋養因子中以 BDN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的研究文章最多,探討 NT-3(neurotrophin-3)、與 NT-4/5(neurotrophin-4/5)的論文比較少。

 

曾醫師團隊以統合分析方法進行研究,發現躁鬱症患者的 NT-3 與 NT-4/5 相對於健康者都呈現顯著上升,且上升的程度與患病時間(duration of illness)有顯著相關。進一步分析發現這樣的上升是存在於病程中的 depressed state;manic state 或 euthymic state 則無此現象。

 

閱讀更多 »

medicine04_tsengpt_share_20160227_MECA_0829_FB
2016 / 4 / 25

做出有臨床意義的研究!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bupropion 用來治療躁鬱症之療效與安全性的統合分析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medicine04_tsengpt_share_20160227_MECA_0829_FB

 

 

研究是否都要達統計顯著才有意義?

 

過去,我在新思惟的鼓勵之下,用文章證明了某些藥物在特定情況下臨床治療的療效,([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valproate 作為思覺失調症輔助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e 刊登!),但是有個問題一直纏繞我心:究竟是不是所有的論文或研究,非得要「達統計顯著」,才能順利發表刊登?

 

如果真的是這樣,我還真想去找當初訂下「統計顯著 p < 0.05」這共識的學者,問候他 / 她全家大小一下,因為有些研究要達到這個標準還真不容易呀……

 

而且,若真是如此,我該如何證明「A 治療和 B 治療效果差不多 / 不亞於另外一種治療效果」呢?

 

之所以會有這個困惑,主要還是來自於個人過去臨床經驗中看到的現象,和國際guideline 看到的有顯著差異,(請看:這裡)也就是 bupropion 在躁鬱症患者憂鬱期的角色,究竟這個藥物真的如國際 guideline 所建議般的安全,不會引起躁症嗎?

 

可是在個人臨床經驗中,似乎又沒這麼安全。類似的現象,在 valproate 與思覺失調症輔助治療一文中也出現過,但是透過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已經順利解決了。

 

然而,今天遇到的是另外一個剛好相反的情境,我是要去討論 bupropion 和其他抗憂鬱劑的風險差不多,而不是要去證明 bupropion 比較不會造成躁症(當然,如果研究結果出來真的比較不會造成躁症,那又是另外一種賣點了),因此一般的方法似乎無法奏效。

 

閱讀更多 »

01_medicine04_tsengpt
2016 / 4 / 14

[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bupropion 用來治療躁鬱症之療效與安全性的統合分析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01_medicine04_tsengpt

 

 

文章介紹

 

Bupropion 廣泛用於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的治療,臨床上尤其偏好用於憂鬱期,因為此藥被認為比較不會造成躁鬱症患者轉換到躁症(lower risk of phase shifting)。

 

曾醫師自身的臨床經驗,雖也覺得 bupropion 效果不錯,但還是會有個案出現躁症現象。這樣的比例到底相對於其他抗憂鬱藥物,是否真的比較不會造成躁鬱症患者轉換到躁症?因此,曾醫師團隊便使用統合分析研究,來解答這個自己很想知道答案的臨床問題。

 

分析結果顯示,bupropion 可以顯著減少躁鬱症患者的疾病嚴重度;與其他的抗憂鬱藥物、標準治療相比,效果也相似。但是在 dropout rate 與 rate of phase shifting 方面,bupropion 也與其他的抗憂鬱藥物沒有顯著差異。

 

曾醫師團隊強調 bupropion 雖然在治療躁鬱症上的效果不錯,但是在 phase shifting 的風險上並未比其他的抗憂鬱藥物還低。因此建議依照臨床治療指引來處置與追蹤,以防止躁鬱症患者的病情轉變。

 

閱讀更多 »

01_Neuropsychopharmacology_02_tsengpt
2016 / 3 / 23

[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光照治療」用於「躁鬱症」之統合分析研究,獲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1_Neuropsychopharmacology_02_tsengpt

 

 

文章介紹

 

光照治療(light therapy)廣泛用於季節性情感疾患(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近期有文章顯示光照治療也可用於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不論是作為單一治療方式、或者與 total sleep deprivation(TSD、完全睡眠遮斷)合併使用。

 

但是關於光照治療與躁鬱症的相關文獻,在發現與論述上有不一致狀況。因此,曾醫師團隊用統合分析研究加以分析,總計含括了 9 個研究與 489 位病患。

 

分析結果發現在伴隨藥物治療的情況下,不論有無合併 TSD,躁鬱症患者接受光照治療後的疾病嚴重度都有顯著地降低。另外,併用(augmentation treatment)光照治療相對於沒有光照治療的族群,疾病嚴重度也有顯著降低。

 

因此,作者團隊認為光照治療對於躁鬱症是有顯著效果的,不論是作為單一治療方式、或者與 TSD 合併使用。至於詳細的治療機轉、以及關於光照治療的強度與頻率,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實驗。

 

閱讀更多 »

01_clip_medicine03_tsengpt_share_PATI_20150307_0993
2016 / 2 / 25

淺談 valproate 與 schizophrenia 的連結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valproate 作為思覺失調症輔助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e 刊登!

 

 

01_clip_medicine03_tsengpt_share_PATI_20150307_0993

 

 

失敗中的失敗不是失敗,而是放棄!以下是一個永不放棄的故事!

 

 

做了一個有關 Valproate 完美出場的夢。

 

Valproate 這個藥物最初原本是抗癲癇藥物,在近幾十年來開始被使用在精神疾病患者身上,隨著研究的發展,FDA 也開始逐漸接受 valproate 在精神疾病患者的角色。然而,截至目前為止 FDA 也只同意 valproate 在躁症方面的治療,其餘疾病(例如:思覺失調症)的使用都是 off-label use,主要原因是目前相關研究無法證實 valproate 在這些疾病的療效。

 

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目前 FDA 同意的主要療法是使用抗精神病劑(antipsychotics)。然而隨著病程的進展,臨床醫師發現,純用抗精神病劑已經無法讓個案達到穩定,此時加上其他藥物進行輔助療法(augmentation therapy)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目前為止,輔助療法中,valproate 的使用非常盛行,在臨床上我們也發現 valproate 的使用真的能改善患者的症狀!

 

閱讀更多 »

01_clip_bmc_psychiatry_tsengpt_share_2014.11.08-432
2016 / 2 / 25

音樂治療的新思維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音樂治療」作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輔助治療之統合分析研究,獲 BMC Psychiatry 刊登!

 

 

01_clip_bmc_psychiatry_tsengpt_share_2014.11.08-432

 

 

「音樂治療」在精神科治療史上由來已久,目前許多療養機構在為病人安排的職能復健活動中,會有音樂治療的安排,小從音樂聆聽或是卡拉 OK 演唱,大到團體音樂演奏。音樂活動也是病友們最愛的活動之一,甚至病友還會為了參加音樂治療而暫停其他休閒娛樂!

 

事實上,音樂治療除了受到病友們廣大的迴響與喜愛,從臨床工作者的角度出發,音樂治療確實帶給工作人員莫大的好處。除了可以偷閒之外 提高和病友之間的醫病關係(rapport),甚至還能改善病友的症狀,臨床上的好處多多!

 

 

想要了解音樂治療的具體作法

 

但是音樂治療到底能帶給臨床工作者多大的幫助?以及什麼類型或型式的音樂治療能幫助這些個案?這些問題讓許多職能師非常好奇:「我們究竟要花多少精力在音樂治療上才能達到療效?」

 

目前已經有國外專業人士,幫我們整理目前音樂治療對思覺失調症患者(舊稱:精神分裂症)的療效。在 2011 年的這篇文章中,作者發現音樂治療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負性症狀(例如:思想貧乏、社交退縮、言語缺少),與情感症狀(例如:憂鬱)相當有效,但對於正性症狀(例如:幻覺和妄想)效果有限。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