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許智維

01_AJP_HsuCW_18
2023 / 9 / 13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重覆經顱磁刺激治療憂鬱症的長期效應之統合分析,獲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刊登!

 

 

01_AJP_HsuCW_18

 

 

文章介紹

 

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腦部刺激技術,藉由簡短而高強度的磁場穿透頭顱,在大腦皮質組織中產生電流。過去有許多研究探討以 rTMS 來治療精神疾病,目前美國 FDA 和其他幾個國家已經批准使用 rTMS 對憂鬱症患者進行治療。

 

然而,rTMS 的治療效果可持續多久仍未有定論,而且目前也尚未有研究顯示持續接受 rTMS 治療的患者,其憂鬱症發展是否不同於未持續接受 rTMS 的患者。

 

為了理解這領域的現況,許智維醫師團隊有系統地檢索各種電子數據庫,包括 PubMed、Cochrane CENTRAL 和 EMBASE(從每個數據庫的創建開始,直到 2022 年 10 月),收集在 rTMS 治療結束後至少三個月內的憂鬱評分結果,最終,從 24 篇研究中納入了 911 名患者,進行統合分析,追蹤 rTMS 對重大憂鬱症狀的長期效應。

 

統計後顯示,持續接受 rTMS 治療的患者,在治療後的前五個月憂鬱症狀相對穩定,但之後有上升趨勢;而未持續接受 rTMS 治療的患者,憂鬱症狀也有輕微上升。

 

 

恭喜許醫師!

 

 

論文寫作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01_JPR_HsuCW_16
2023 / 4 / 7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病患住院期間使用 Ramelteon 預防譫妄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刊登!

 

 

01_JPR_HsuCW_16

 

 

文章介紹

 

近期研究發現,選擇性褪黑激素受體活化劑(ramelteon)在預防譫妄症方面,可能是一個相對新的治療選擇,但目前對療效的評估有限。

 

許智維醫師團隊搜尋七個主要的電子資料庫,以確定隨機對照試驗研究 ramelteon 在預防譫妄症方面的療效。

 

主要結果是譫妄的發生率,次要結果包括譫妄的天數、全因死亡率和全因停藥率。在 187 個可能符合條件的研究中,最終納入了 8 個安慰劑對照的隨機對照試驗(n = 587)。

 

統合分析後顯示,與安慰劑相比,ramelteon 與譫妄發生的風險較低。在試驗序列分析中,當相對風險減少閾值範圍為 40% 到 60% 時,ramelteon 的效應超越了優越性邊界。

 

在 subgroup 部分,與安慰劑相比,ramelteon 在老年組和多劑量組中與譫妄發生的風險較低,但在非老年組和非多劑量組中則無明顯差異。

 

在考慮手術患者和一般患者時,ramelteon 在兩組中均顯示預防譫妄的趨勢,但結果不顯著。此外,ramelteon 對譫妄的天數、全因死亡率和全因停藥率等次要結果並無明顯顯著。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 ramelteon 對譫妄發生率的預防有顯著效果。

 

許智維醫師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 ramelteon 預防譫妄有顯著效果,然而目前相關的研究偏少,且譫妄的定義和評估方法,在不同研究中可能存在差異,可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此外研究中的樣本量相對較小,且研究品質不一,也會影響研究的可靠性。因此,目前對於 ramelteon 在預防住院患者譫妄症方面的療效,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恭喜許醫師!

 

閱讀更多 »

01_EN_HsuCW_14
2022 / 3 / 2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血中鋰鹽濃度對躁症與鬱症預防效果不同之劑量反應統合分析,獲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1_EN_HsuCW_14

 

 

文章介紹

 

鋰鹽是躁鬱症常使用的治療方式,不過臨床上會發現,鋰鹽對於躁症和鬱症發作的預防能力似乎不同,尤其在患者血中鋰鹽濃度不同的狀況下,也會有不同的反應。許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做統合分析,並且觀察不同血中濃度鋰鹽,與躁症和鬱症的發作抑制效果。

 

研究收入了 6 篇隨機對照研究,並有 975 位受試者。劑量反應曲線則顯示,鋰鹽在抑制躁症和鬱症發作上,隨著血中濃度漸高,的確有降低發作的效果。不過有意思的是,在 0.6 mmol/L 的濃度時,對鬱症的控制力雖不錯,但上升到 1.2 mmol/L 時,卻會迅速降低發作機會。相對的,鋰鹽對躁症,則是一開始普通濃度時就有很不錯的效果,但濃度漸高時效果增加有限。以降低發作機率 56% 為參考的話,鋰鹽所需要的血中濃度,在鬱症較高,在躁症則較低。

 

作者總結,這顯示使用鋰鹽,對於鬱症與躁症有不同的劑量反應關係,在臨床上為患者選擇藥物並調整濃度時,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資訊!

 

 

恭喜許醫師!

 

閱讀更多 »

01_FIP_HsuCW_13_LeiWT_10
2022 / 1 / 18

[快訊] 雷偉德與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川崎氏症患者日後產生氣喘與過敏性鼻炎機會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刊登!

 

 

01_FIP_HsuCW_13_LeiWT_10

 

 

文章介紹

 

臨床上,雷醫師觀察到,似乎川崎氏症患者之後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比較高,但沒有確切數據,目前文獻上,不同的研究也有不同的結果,於是雷醫師與許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作個統合分析,看看目前的文獻整體趨勢如何。

 

搜尋文獻後,收入了 4 篇文章,比較川崎氏症患者與對照組的過敏性疾病發生率差異,統合後發現,川崎氏症患者在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罹患率,的確比對照組高,但異位性皮膚炎卻沒有類似的趨勢。

 

本篇統合雖然收入的文章較少,但因為總共收入的研究對象很大,以得過川崎氏症又有過敏疾病的人數來說,都超過 8000,說服力很強。加上雖然過去許多研究並沒有獲得統計顯著的結論,但效應方向都類似,在 N 值變大了之後,就呈現出清楚的結論。這正是統合分析最重要的價值,而雷醫師與許醫師團隊,也在正確的時機切入了適當的主題。

 

 

恭喜雷醫師與許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CSM_HsuCW_12_ChenTY_02
2022 / 1 / 7

[快訊] 許智維與陳田育醫師團隊,關於猝睡症與出生月份相關性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刊登!

 

 

01_JCSM_HsuCW_12_ChenTY_02

 

 

文章介紹

 

許智維醫師前幾年做了大量的資料探勘,以健保資料庫,研究各種精神科相關疾病與月份的關係,並進一步結合既有文獻,做統合分析。這是個蠻完整且特殊的操作,將原創資料加上既有文獻,對一個現象做出總結。

 

一般以臺灣的升等狀況來說,這樣的資料量,直接寫成兩篇會是比較常見的狀況,不過在生涯早期,能堅持自己想要的發表樣貌,不走分數與論文量最大化策略,也是很帥氣的!

 

這次許醫師與陳田育醫師團隊,想研究的是猝睡症與月份之間的關係,藉由臺灣的資料,加上既有世界各國的文獻,更多了地理上的分析。本篇收入 7 篇研究,共 3776 位患者,來自 8 個區域。整體來說,三月跟八月猝睡症比例最高,四月最少。不過,月份分析並沒有達顯著差異。

 

進一步,作者發現,其實北美、亞洲、歐洲,好發跟少見的月份並不相同。在所有分析中,只有在北美的春天月份出生,有顯著較高的機會產生猝睡症(RR=1.21)。

 

作者認為,以上的資訊表示,猝睡症可能是有環境因子的,才會導致各地區的出生月與疾病發生率都不一樣。

 

 

恭喜許醫師與陳醫師!

 

閱讀更多 »

01_APS_HsuCW_10
2021 / 7 / 8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雙極性疾患鋰濃度與復發風險之統合分析研究,獲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刊登!

 

 

01_APS_HsuCW_10

 

 

文章介紹

 

雙極性疾患的患者,其主要治療之一為鋰鹽,而長期來說,有些患者會復發。許智維醫師與其團隊,有興趣想知道,如果我們維持的鋰鹽血中濃度較高,會不會復發機會較小呢?

 

這次的研究設計比較特別,作者群將會自行回溯一個世代研究,然後也將這個世代研究的資料,合併既有已出版的文獻,做統合分析。

 

世代研究回溯收錄了 2001-2019 年的雙極性患者資訊,包括其血中鋰鹽濃度,並加以分組,記錄其後續復發狀況。接著,搜尋了既有的研究文獻,加以統合。

 

最終收入了 1406 位患者,包括自己的世代研究 466 以及統合分析 940。在世代研究中,確認了鋰鹽濃度 0.4-0.8 mmol/l 復發機會就會顯著降低,而 0.8-1.2 的話會更低,但統計上不顯著。使用劑量反應統合分析,也發現的確血中鋰鹽濃度越高,復發的風險就越低。

 

整體來說,作者認為,維持 0.4-0.8 mmol/l 的鋰鹽血中濃度,可以有效預防雙極性疾患復發的機會。

 

本篇文章雖然使用的研究方法較多,但品質很好,根據許智維醫師分享,6/4 投稿、6/17 修正、6/21 再投、7/5 接受,只花一個月的時間。

 

 

恭喜許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