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國際

01_CGH_YehJH_02
2020 / 6 / 19

[快訊] 葉人豪醫師參與團隊,關於初期大腸癌使用內視鏡切除與手術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刊登!

 

 

01_CGH_YehJH_02

 

 

文章介紹

 

T1 分級的大腸癌,指的是癌症侷限在黏膜與黏膜下層,由於病灶表淺,除了傳統的大腸手術切除外,近年也流行使用大腸鏡在檢查時直接移除。雖然理論上可行,預後猜測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最終還是需要以實證資料做進一步確認。

 

於是,葉人豪醫師團隊,預計統合目前文獻中的所有研究,為這個問題做出結論:究竟 T1 級別的大腸癌,使用手術切除與內視鏡切除,長期預後會不會有差別。

 

本統合分析,收入了 17 個研究,共 19979 位患者。中位數追蹤時間為 36 個月。結果發現,內視鏡與手術切除,在以下面向都沒有差異:總存活率、無復發存活率、疾病死亡率。不過,內視鏡切除,患者術後的併發症少很多(2.3% vs 10.9%, p < 0.001)。內視鏡之後追加手術切除,其預後與一開始就選擇手術切除一樣。與 T1 大腸癌預後有關的因素,是淋巴血管侵犯與直腸癌,但與黏膜下侵入深度無關。

 

作者總結,根據既有的實證資料,T1 大腸癌的治療方式,應優先選擇內視鏡切除,如果切除不完整,再考慮追加手術,其預後與一開始就選擇手術是一樣的。

 

這是個臨床上很重要的議題,作者群選擇了重要的因素來統合,最終也給出了相當明確的建議,是個相當仔細且俐落的分析,臨床意義也很強。登載在高分期刊,實至名歸。

 

 

恭喜葉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510_0318
2020 / 6 / 8

2020 / 8 / 29(六)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0 年 8 月 29 日(六)9:00a – 4:3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banner-01

 

 

【特別公告】好評加開,7 月班報名踴躍已額滿,8 月班請把握機會!

 

 

與其買書摸索,爬文看評價,不如用一天的時間,親自扎實地上一堂,讓技能一次到位!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怕,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無論你是想從 0 到 1 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量產的資深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這堂課以發表為導向,不僅帶你深入了解論文產出的必經過程,還手把手教你畫出投稿等級的圖表,協助你將寫作、發表效率最大化。

 

回顧 2019 年新思惟校友的研究成績,共 517 篇論文登上 PubMed,論文破蛋數高達 80 人; 2020 年,有校友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

 

課程品質保證,用一天的時間,現在投資自己,將來登上 PubMed 有你!

 

 

 

立刻投資自己

 

 

20200510_feedback_00003

 

20200523_feedback00001

 

 

看 meta-analysis 的論文,想學著寫,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一篇 meta-analysis,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怎麼算出這些數據?搜尋文獻時,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以發表為導向的評估?如果能在自己的電腦,畫出漂亮的 meta-analysis 圖表就好了!

 

新思惟,知道你需要什麼。面向新手、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

 

 

時間:2020 年 8 月 29 日(六)9:00a – 4:3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線上報名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523_1139
2020 / 6 / 8

2020 / 8 / 29(六)課程記錄

 

 

 

 

 

 

[快訊] 王韻婷醫師團隊,關於較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者有較差頭頸癌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ancer 刊登!
[快訊] 王韻婷醫師團隊,以全身免疫發炎指數作為頭頸癌預後指標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零基礎起步,發表人生第一篇統合分析。(王韻婷 醫師)
 

2020 / 8 / 29(六)活動內容

2020 / 8 / 29(六)課程講者

2020 / 8 / 29(六)報名額滿

2020 / 8 / 29(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20 / 8 / 29(六)課程照片記錄

2020 / 8 / 29(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最新活動

 

 

01_OCR_LeeWC_01
2020 / 6 / 5

[快訊] 李威成醫師團隊,關於上顎擴張或牽引後之咽部氣道改變之統合分析,獲 Orthodontics & Craniofacial Research 刊登!

 

 

01_OCR_LeeWC_01

 

 

文章介紹

 

在齒顎矯正領域,快速上顎擴張(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RME)與使用牽引器做上顎牽引(facemask; FM)都是常見的治療。不過,究竟治療過後,對於呼吸道的改變如何,目前有許多結果略有不同的研究,李威成醫師團隊預計做個統合分析,將這個領域的成果做個總結。

 

研究收入了 9 篇有對照組且追蹤超過 6 個月的研究,並包括 2D 與 3D 兩種影像。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在鼻通道與口咽上部呼吸道,有明顯進步,但在口咽下部與顎部以下,不管用 2D 或 3D 影像量測,都沒有明顯改變。

 

總結來說,RME 或 FM 的治療,可以增加口咽上部以上的呼吸道尺寸,但對於口咽下部,並無明顯改善。

 

對於臨床上常做的手術,若有療效的疑問時,將文獻做個統合,了解整體趨勢,是個對自己臨床有幫助,也能順道寫成統合分析的好主題。

 

 

恭喜李醫師!

 

閱讀更多 »

01_IJQHC_ChiuCY_05
2020 / 6 / 1

[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周末出院患者預後的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刊登!

 

 

01_IJQHC_ChiuCY_05

 

 

文章介紹

 

過去的研究發現,在周末住院進來的患者,或在周末開刀的患者,死亡率都比平日高,是知名的 weekend effect。不過,周末出院的患者,會不會有一樣的效應,目前的研究結果不一,邱家佑醫師預計整理文獻,做個統合分析,作為現況總結。

 

研究收入了 20 個研究,分別來自 7 個國家,其中有 13 篇為美國研究。分析後發現,出院與患者的預後沒有太大關係,包括 30 天再住院、30 天死亡率、30 天入急診、14 天追蹤,都沒有明顯的差別。

 

不過,如果單獨將美國資料拿出來看,會發現 30 天再住院率顯著較高,不過這些研究的異質性太高,在解讀上要小心,有可能與醫療資源不均有關。

 

邱家佑醫師趁著要到美國擔任住院醫師前,在新思惟多次進修研究與簡報技術,希望用實力在美國體系中獲得肯定,近年成果相當豐碩

 

這篇統合分析特別之處在於,一開始的分析結果為「沒有差異」,但他注意到了美國的特殊之處,並找到「有差異」的點,並提出他的看法,非常有意思。這樣的發表內容,也顯示他在美國工作一陣子後,對於醫療體系的洞見,能見人所未見,用特殊的 subgroup 方法找到亮點。

 

 

恭喜邱醫師!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200523_1404
2020 / 5 / 28

2020 / 5 / 23(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00523_1404

 

 

防疫期間,無法出國旅遊,那麼,就在國內進修自己吧。這段期間,正適合為自己的職涯耕耘,然而,研究者常受限於沒有資源、沒有經費、沒有寫作經驗,有沒有一種研究方法,適合資源稀少、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零基礎也能快速上手?有沒有一堂課,能夠清楚的點出寫論文的流程、完整的架構,以及該避免的地方?

 

《統合分析工作坊》便是以此方向為核心設計,讓初學者也能迅速進入作戰狀態,集合優秀講師們的經驗,提供系統化的學習,帶領你避開菜鳥誤區,省下試誤的時間,在正確的方向上起步,破除一般人對統合分析遙不可及的迷思!

 

很早就想投入 meta-analysis 的投稿行列,但不知從何著手,今日在蔡校長和兩位優秀老師的講解下心得滿滿,也燃起了寫 paper 的鬥志,希望能盡快完成生平的第一篇 meta 文章,感謝新思惟,課程超棒!

 

統合分析是許多研究所於研究方法課程中討論到的內容,今日終於有機會能完整獲得統合分析的知識,更能實際操作軟體繪製圖表,令人十分興奮,心中多年的疑問,瞬間解答!

 

在經過仔細安排的學習過程裡,能清楚瞭解 meta-analysis 的流程與邏輯,加上精準設計的軟體操作教學,甚至能當場做出 SCI 期刊等級全套統合分析圖,高品質圖表讓 reviewer 拿起您的論文時,第一眼看到圖表便能認同,這是具有專業水準的團隊所做出,精確且精美的稿件。

 

這一切都太酷了~~自己居然有能力跑出 MA 的圖表,演練後整個人都熱血了起來,躍躍欲試!課程安排超好的,真的連初學者如我都聽得懂!

 

隨著環境與資源改變,新思惟在課程設計上持續精進與優化,並推出日益完整的研究系列課程,一路走來,協助許多校友突破寫作困境、邁入學術起飛,至今累計發表 SCI 已經超過 1800 篇!從 0 到 1 非難事,最難的是,願意跨出那一步。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