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長庚醫院 風濕免疫科 李蒔青 醫師
在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在吶喊,我的人生不該只是這樣。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71 分,最高達 4.91 分,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
但現在,我們已經度過了摸索期,整合過往經驗,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2018 年 11 月 24 日(六)9:00a – 4:3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在寫 paper 的世界,開創出一片天地;在實作操練中,更加熟練順手。初學者就能畫出圖表,無資源起步,確實有校友成功發表 SCI 論文的工作坊!好評不斷、持續加開!
[快訊] 許智維醫師參與團隊關於重覆性經顱磁刺激術治療妥瑞症的統合分析,獲 Brain Stimulation 刊登!
想做研究但尚無資源,不如從統合分析開始吧!(許智維 醫師)
看 meta-analysis 的論文,想學著寫,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一篇 meta-analysis,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怎麼算出這些數據?搜尋文獻時,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以發表為導向的評估?如果能在自己的電腦,畫出漂亮的 meta-analysis 圖表就好了!
新思惟,知道你需要什麼。面向新手、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
時間:2018 年 11 月 24 日(六)9:00a – 4:3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隨著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等科技產品的普及,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現象開始被提出與討論,但網路成癮是否為一種心理疾病在學界仍存在爭議、尚未有定論。
網路成癮會打斷個人的時間利用、干擾作息、甚至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譬如有研究顯示中高度網路成癮風險的學生較易有抑鬱症狀,亦有文獻探討網路與自傷、自殺是否有相關性存在。
為了統整目前文獻中關於網路成癮與自殺(suicidality)的最新發現,作者團隊以統合分析方法進行研究。校正包含抑鬱症狀等可能的干擾因素後,分析結果顯示網路成癮與自殺的增加有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篇論文刊出同時,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的 Psychiatric News Alert 部落格立即引用此研究成果發佈了專題報導,提醒大家注意此現象。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吳明恭醫師關於網路成癮與 suicidality 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刊登!
這篇文章刊出於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impact factor = 5.291) 其實是一連串意外的結果。當初會想到這個主題,純粹是因為看到新聞報導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後出現的一些社會事件。
網路成癮在這幾年會引起大家熱議是因為隨著新科技發明(例如智慧型手機與 VR 裝置),越來越常見到人機不離手的現象。剛好自己的朋友圈最近有很多人聊到這個話題,於是我靈機一動上網搜尋才發現這主題的可行性。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吳明恭醫師關於網路成癮與 suicidality 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刊登!
「網路成癮」議題正夯,幾乎人人隨時都能連上網路、在網海中悠遊,也因此新聞常報導低頭族導致交通事故等意外。
但是「網路成癮」在精神醫學界尚未有共識,究竟怎樣程度的著迷才能稱為網路成癮,不同研究機構有不同看法,更遑論網路成癮的成因、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