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蔡依橙)
是的,我也很想知道,究竟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是不是可以真的靠 PubMed 與上課所教的內容,就完成統合分析。所以我做了一個實驗,確認是可以的。
我的實驗是:在自己完全不熟的領域,只根據文獻閱讀,寫出第一篇統合分析。
我的專長是放射科,對胸腔、心臟、血管、介入性,都略懂,過去的臨床研究也都是這個方向。所以我特別選了我不熟的保健食品領域切入,想試試看,就靠閱讀文獻,使用 PubMed、CMA,把自己放到一個 醫學生 / PGY / R 的狀態,是不是真的可以寫出來。
答:(蔡依橙)
是的,我也很想知道,究竟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是不是可以真的靠 PubMed 與上課所教的內容,就完成統合分析。所以我做了一個實驗,確認是可以的。
我的實驗是:在自己完全不熟的領域,只根據文獻閱讀,寫出第一篇統合分析。
我的專長是放射科,對胸腔、心臟、血管、介入性,都略懂,過去的臨床研究也都是這個方向。所以我特別選了我不熟的保健食品領域切入,想試試看,就靠閱讀文獻,使用 PubMed、CMA,把自己放到一個 醫學生 / PGY / R 的狀態,是不是真的可以寫出來。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73 分,最高達 4.91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作者:台大 醫學系 林哲毅 同學
既然張凱閔醫師在課程中,不斷耳提面命的說「今日事今日畢,明日計畫今日起草」,那麼,只好不理會尚未梳理過的思緒,讓思緒竄流,放飛自我地寫下我的體會。
選擇在大六時,就參加一個門檻(入場費)這麼高的課程,多虧了各位臨床專業人士的大力推薦,也感謝家人們的諒解與支持,讓一個無論是年資、實力、基礎知識都無一長處的我,能參加這次的工作坊,在雄偉的城堡前瞻仰。
「我能做到什麼?我真的值得上這門課嗎?我能充分理解講師們的字字珠璣嗎?」這麼多的懷疑一直縈繞在我心頭,但也許面對所有新事物、困難的事物、陌生的事物,永遠都是那第一次的閾值,在狐假虎威的震懾所有人,既然如此,那就用力去把城門推開個能容一身過的縫吧。
作者:慈濟大學 醫學系 張廷安 同學
身為一個在學的醫學生,發現周遭有在寫論文的同學,很多都是跟著基礎醫學的老師做研究,而這些研究大部分都需要泡實驗室。常聽那些同學說半夜要爬起來進實驗室殺老鼠,或是利用大量的課餘時間在實驗室裡面完成實驗。
我是個學習曲線較平緩的人,念書需要花很多心力與時間,所以之前在一到四年級的時候,我常常被龐大的課業量淹沒,沒有多餘的時間跟體力做需要泡在實驗室的研究,也因此現在到了五年級,我還是個論文小白,沒有任何產出。
進入臨床之後,開始大量閱讀醫學論文,對於各式論文文體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次閱讀到 materials and methods 時,我發現幾乎所有研究,都需要收案或是做實驗。這些研究方法對於一個小小的醫學生難如登天,如果沒有找到老師協助,根本無法達成,背後所要耗費的時間跟資源更多到無法計算。
直到我閱讀 meta-analysis 這個文體時,才知道這種文體不需要收案,也不需要泡實驗室做實驗,只需要一台筆記型電腦,搜尋跟題目相關的文章並統整,跑出統計圖表後,就可以寫出一篇論文。相較於那些需要泡實驗室或是收案的文章,meta-analysis 的研究方法相對簡單不少。
對於時間與體力是稀缺資源的我來說,或許從這個文體下手會比較容易。之前在醫院認識的 PGY 學長,曾經向我介紹過新思惟,而在因緣際會之下我發現新思惟有辦《統合分析工作坊》,於是,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報名了這個工作坊,希望能夠藉由這個工作坊得到啟發。
答:(蔡依橙)
因為論文寫作的流派很多,外科內科各有不同,臨床研究與統合分析也有所不同。以這次同學報名的統合分析的話,上課會分享的,是統合分析的核心概念、寫作方法、搜尋技巧與實際操作統計,是統合分析起步最重要的關鍵,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都適用。
對於還沒有臨床經驗的同學來說,你還缺乏的,是所謂的「臨床感」。也就是臨床上大家覺得什麼是重要的問題、什麼是有用的分析。而這個有兩種補強方法: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85 分,最高達 4.97 分,分數再創新高,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