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陳昶華

01_IJID_TsengBS_04_TsengBY_10_ChenCH_02_TsengPT_70
2022 / 7 / 8

[快訊] 陳昶華、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以不同抗生素治療恙蟲病的效益與耐受性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刊登!

 

 

01_IJID_TsengBS_04_TsengBY_10_ChenCH_02_TsengPT_70

 

 

文章介紹

 

恙蟲病是被恙蟲叮咬後的立克次體感染,治療上多以抗生素應對,不過,在常被考慮的各種抗生素中,哪種比較有效呢?在不同的族群是否有所不同?那些抗生素造成的副作用最少呢?這是曾醫師與陳醫師團隊,有興趣知道的。

 

收入 14 篇隨機對照研究共 1264 位受試者後,分析發現,所有被研究的抗生素,其治癒率,都與主流的 doxycycline 類似。對小孩來說,chloramphenicol 有最高的治癒率。對成人來說,minocycline 有最高的治癒率。另外,第二代的 quinolone 類藥物,如 ofloxacin、ciprofloxacin、chloramphenicol 則明顯副作用比 doxycycline 低。

 

經過這樣的分析,對於臨床上選擇用藥,以及日後開展新的隨機對照研究,都很有指導價值。

 

 

恭喜兩位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822_0484
2021 / 9 / 22

疫情期間給主編換換口味:在疫情期間發表非 COVID-19 主題的感染科文章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昶華、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黴菌藥治療口咽食道念珠菌症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822_0484

 

 

在 COVID-19 鋒頭正盛的時候,刻意避開 COVID-19 的題目。

 

這也是我個人的一個特殊癖好,大家都在瘋某個主題的時候,我就會刻意避開那個主題的題目(除非特殊情況,例如自己打完 COVID-19 疫苗之後產生副作用,這時才會決定寫這方面的論文),這樣的操作方式當然是一條辛苦坎坷的路線(嗯,所以建議好孩子不要學我這種自虐的行為),因為投稿過程雜誌主編比較不會青睞這些非 COVID-19 的題目,尤其是在感染專科方面,別忘記,感染科正是 COVID-19 的搖滾區,有多少感染科的雜誌就是搭上這波 COVID-19 熱潮,分數像衝浪一般直飆上去了。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要從 COVID-19 的夾縫中尋求靈感與新題材,就會更加困難了,因為一打開那些高分期刊,滿頁的 COVID-19,注意力很難不被分散。這時,感染科傳統的重點題目出現在我的電腦螢幕中:「HIV 患者併發症的處理」,這個題目因為 COVID-19 的興起,這陣子有稍微被冷落的跡象,恰好是我可以著墨的方向!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417_0340
2021 / 9 / 22

如何撰寫出一篇深獲審稿者認同的研究?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昶華、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黴菌藥治療口咽食道念珠菌症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417_0340

 

 

先確認你的主要目標物是什麼?

 

就如同我在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裡面提到的,今天你會想到這個主題的時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專家們也會想到這個主題,那麼你要能夠脫穎而出,就一定要想得比其他專家更多,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開始統合分析的第一個心理門檻(尤其是對我這種進行跨科跨領域的研究者來說,這個問題更是一個巨大門檻,因為我不見得知道這個領域的專家真正在意的賣點是什麼),既然這樣,我們該如何克服(或說是跨過)這個門檻呢?

 

教大家一個小訣竅:多翻翻這領域的回顧性研究(review article),多讀幾遍之後,你會對這些專家的思考脈絡開始有一些感覺,然後拿著這個感覺,去比對下一篇回顧性研究,如果這個感覺仍然適用下一篇回顧性研究,恭喜你,你抓到那個感覺了!

 

以我們這篇研究為例,當初我在閱讀回顧性研究的時候,就一直很納悶,為什麼他們要把口 / 咽的念珠菌感染分開寫分開討論呢?難道這兩者真的有不一樣的地方嗎?當我帶著這個疑惑念下一篇回顧性研究的時候,驚訝的發現到下一篇,也是用這個模式架構去討論與撰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award_20170311
2021 / 5 / 24

[快訊] 陳昶華、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黴菌藥治療口咽食道念珠菌症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meta-analysis_award_20170311

 

 

文章介紹

 

在 HIV 患者中,伺機性感染最常見的,就是口咽或食道的念珠菌感染。近年最常被使用的治療為 fluconazole,不過最近似乎治療後復發的比例較高。曾醫師與陳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問題,做個統合分析,看看究竟有沒有比 fluconazole 更好的選擇。

 

經選入 27 篇隨機對照研究,共 6277 位受試者,並做網絡統合分析後,發現在口咽念珠菌感染,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以光敏劑配合抗微生物光動力治療,有最好的治癒率與最低的復發率。不過在食道念珠菌感染,則沒有任何的治療,效果比 fluconazole 好。

 

整體來說,口咽念珠菌感染最好的治療是抗微生物光動力治療。食道念珠菌感染則沒有定論。未來如果規劃大型隨機對照研究時,或許可以根據這些資訊,做進一步的研究設計。

 

臨床上遇到不好處理的狀況,想找找看有沒有更適合的治療藥物,並希望提供實證數據時,使用統合分析,是個很不錯的研究方式,除了能更清楚自己的臨床工作是否正確,也能順道整理發表。

 

 

恭喜兩位醫師!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180526_0401
2018 / 6 / 1

課程結束當天,主題就想好了!

 

作者:南基彰基 內科 陳昶華 醫師

 

 

01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180526_0401

 

 

在上新思惟的課程以前,就知道這堂課是「實戰」,不講太多理論,就是要把我們教會 meta-analysis,抱著希望自己可以「學會」與「可以寫出像樣的 meta-analysis 文章」的心情來上課!

 

 

七小時,真的能學會!

 

以前,讀完 meta-analysis 的書,帶著「看完棒球大全還是不會投球」一樣的感觸與遺憾,現在,帶得「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那裡」的信念與熱忱,來學 meta-analysis!這堂課七小時,真的是毫不保留地傳授功力!

 

新思惟的課程安排,在課前提問和解答、在課中內容的編排、在課中互動實作,都能感受到每位老師的用心!(有一段小插曲,上完課當天回到家中,發現急著趕車回彰化,竟然沒仔細看就收線材,拿到新思惟的網路分享器,第一時間趕快跟校長連繫。)

 

當天晚上在家就做起功課,搜尋好主題,題目已經準備開始寫了。過幾天把文獻搜尋跟初步的 review 做完,準備等拿到正版 CMA,就能開始跑統計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