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2018/05/26 (六) 第八梯次

Meta-analysis_20180526_0379_fim
2023 / 4 / 24

住院醫師時期就投資自己,時間複利遠超乎想像!

 

作者:奇美醫學中心 中醫部 陳曉瑱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曉瑱醫師團隊,關於針灸緩解腎絞痛的臨床效應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Medicine 刊登!

 

 

Meta-analysis_20180526_0379_fim

 

 

我研究的領域是中醫與腎泌尿疾病,新思惟課程是我在研究領域啟蒙的關鍵。

 

 

升等需要論文,R2 就積極準備。

 

因為晉升 senior R 與 VS 都需要研究發表,在 R2 時(住院醫師訓練第二年)很密集的上完新思惟的簡報、醫學論文與統合分析課程。

 

(鈺編按:在住院醫師的第一年,陳曉瑱醫師開始培養自己的簡報能力,參加《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由於在醫院升等需要論文,隨後積極報名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統合分析工作坊》,以提升自己在學術領域的能力。而在進修簡報和學術之外,陳醫師也透過《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建立自己的網站,為個人專業打造發聲的平台,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課前對軟體操作很陌生,也看不太懂 Table 內容,但好在課程操作手冊寫得很清楚,且切忌不能跳步驟,一個一個跟著做,不懂可以舉手。

 

感謝助教們總是不厭其煩的協助一直舉手的我,從表格對齊、線條粗細、標點等很細節的 Word 問題,更不用說 CMA 系統的操作,多虧有講師與助教的協助,讓我很安心的一路製作,也很幸運在製圖大賽中獲獎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526_0581
2018 / 6 / 1

2018 / 5 / 26(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526_0581

 

 

雖然是第一次了解 meta-analysis,但是課堂上的講解,激發我想要更加深入認識。

 

我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瞭解做 meta-analysis 的阻力。因此,我們集結了優秀的講師與助教,用最高效率的方式,讓學員不繞遠路,學得必要的知識及能力;用最短的時間,讓無資源的初學者也能成功起步

 

從統計白痴到能夠用軟體跑出 meta-analysis 圖片,真的不是只有感動而已,而是非常激動。很開心今天從播種、插秧、農耕法全部學會了,回家後才是戰鬥的開始,要開始來搶土地了!謝謝您們,收穫非常多!

 

Meta-analysis 所需的統計觀念與軟體,和常見的臨床研究不同,且過去在台灣並不盛行,經常面臨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統合分析工作坊》,便是我們提出的 solution。

 

不是第一次參加新思惟辦的活動,但每次都能學到新的能力,感謝團隊的用心,讓我們能在短時間就獲得足以投稿的功力。

 

從研究規劃起步到資料產出後的優化,以及廣受好評的互動實作,由有經驗的老師,隨時陪著學員上陣解決問題。在經過用心設計的完整學習過程裡,可以體會 meta-analysis 分析流程的邏輯與概念,從不知所措,到逐漸熟練,甚至能強化圖表美觀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DYLin_Meta-analysis_20180526_0799
2018 / 6 / 1

要讓大學老師不睡著,那得要很厲害才行!

 

作者:屏東科技大學 食品安全管理研究所 林鼎彥 助理教授

 

 

01_innovarad_DYLin_Meta-analysis_20180526_0799

 

 

Meta-analysis 真的很難嗎?

 

第一次聽到 meta-analysis,是考研究所時,在補習班函授的流行病學錄音帶裡頭(沒錯,是錄音帶的時代),他介紹 meta-analysis 是證據力強的學術分析方法,而且必須要在該研究領域耕耘多年,才能使用的分析方法。

 

這段錄音,我意識到第一點是,我的大學老師怎麼沒提過 meta-analysis 這個名詞;第二,那聽起來像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東西,困難到我大學老師根本就沒教過。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henht_Meta-analysis_20180526_1771
2018 / 6 / 1

讓自己準備好,等待機會降臨。

 

作者:大林慈濟醫院 中醫部 陳曉瑱 中醫師

 

 

01_innovarad_chenht_Meta-analysis_20180526_1771

 

 

複雜的統合分析,一天無痛學習。

 

當初報名時,手邊剛好讀完五篇統合分析,指導我的醫師,教我如何看懂陌生的圖表和方格子,超大的表格塞了十幾篇文獻資料,讓我開始對統合分析產生好奇,這是什麼?為什麼不用送 IRB?為什麼 impact factor 這麼高?但自己摸索,不僅收案條件跟文獻搜尋都很吃力,更何況軟體操作和論文寫作,就連指導醫師都覺得我太好高騖遠了。

 

於是我想,與其自己投入鑽研,倒不如讓專業的來教,然後卡就刷下去了……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KYChen_Meta-analysis_20180526_1573
2018 / 6 / 1

跟著講師的經驗走,走一條最短、最快的捷徑!

 

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陽明院區 中醫科 陳冠宇 醫師

 

 

01_innovarad_KYChen_Meta-analysis_20180526_1573

 

 

其實參加這次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純屬巧合,雖然說久仰新思惟的課程品質優良,但是在各種原因的阻礙下一直沒有報名(其實只是懶 XD),一直到最近工作上有了生產論文上的壓力,而之前投稿的健保資料庫文章,有如石沉大海一般沒有回應,讓人有點心急,才又興起了上課惡補的意願。

 

可惜就在我打算報名的那一天,卻發現已經額滿了,只好寫信去申請候補名單。(這告訴我們,有喜歡的課程,一定要手刀快刷先搶先贏,限量是很殘酷的。)本來想說這麼搶手大概是沒希望了,BUT,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BUT!居然在上課的前兩周收到通知,說我候補上了!真是太幸運啦!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CYang_Meta-analysis_20180526_1182
2018 / 6 / 1

從統合分析開始吧,讓數字來說話。

 

作者:台中榮總 傳統醫學科 楊雅媜 醫師

 

 

01_innovarad_YCYang_Meta-analysis_20180526_1182

 

 

資源少,如何拿出證據力?

 

從喜歡臨床照護的醫院訓練,也漸漸感受到,醫療需要根深柢固的實證醫學作為基礎,數字會說話,許多單一病例的成功,或許可以創造個人的神話,卻不能讓治療關鍵經驗被傳承。

 

但是做研究?毫無頭緒,只能看懂 paper,卻不知道搜尋以及寫作技巧,在研究資源相對少的科別,要如何有證據力的與其他科別的醫師對話,用數字說服,絕對優於以文字溝通。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