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01_JCM_ChenYY_09
2025 / 10 / 29

[快訊] 程羽嬿醫師團隊,關於「下睫毛」與「結膜內」切口修復眼眶及顴骨骨折的眼皮併發症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ChenYY_09

 

 

文章介紹

 

處理眼眶或顴骨骨折時,手術雖然成功,但後續的眼皮問題常常讓病人很困擾,不只影響外觀,有時候還會影響功能。

 

這些併發症包括像:眼瞼外翻(ectropion,眼皮翻出來)、眼瞼內翻(entropion,眼皮往內捲,睫毛會刺到眼球)、鞏膜外露(scleral show,眼白露出太多),還有明顯的疤痕。

 

目前手術界很常用「下睫毛切口法」跟「結膜內切口法」這兩種方式,但到底哪一種方法比較容易出現這些麻煩,一直是大家在爭論的焦點。所以,程羽嬿醫師團隊想要比較,到底這兩種手術方法,哪一種術後眼皮併發症的風險會比較高。

 

研究團隊搜尋了 1990 年 1 月 1 日到 2025 年 6 月 15 日間,在 PubMed、EMBASE 跟 Cochrane Library 上的醫學文獻,收集了研究設計、病人基本資料,還有併發症發生率的數據。使用 Newcastle-Ottawa scale 來評估這些研究的品質。最後,研究人員用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軟體進行隨機效應的統合分析,計算出勝算比跟 95% 信心區間。

 

總共納入了 19 篇研究,包含了 2103 位病人,其中 1062 位是用「下睫毛切口法」,1041 位是用「結膜內切口法」。

 

研究結果發現,睫毛下切口這種方式出現眼瞼外翻的風險是經結膜切口的 2.94 倍,鞏膜外露的風險是 2.33 倍,明顯疤痕的風險更高達 5.62 倍。不過相反地,經結膜切口出現眼瞼內翻的機會比較高,睫毛下切口只有它的 0.17 倍風險。這些研究之間的差異性很小,結果相當一致可靠。

 

另外,不同研究間的差異性(heterogeneity)跟發表上的偏差(publication bias)都非常小,表示這次的結果是相對穩定的。

 

綜合來看,相較於「結膜內切口法」,「下睫毛切口法」有比較高的眼瞼外翻、鞏膜外露,以及疤痕風險。而「結膜內切口法」則有較高的眼瞼內翻風險。這些發現可以提供給醫師一個參考,在決定手術方式,以及和病人討論術後可能發生的狀況時,能夠有更明確的依據。

 

 

恭喜程醫師!

 

新增 subgroup 分析與找到遺漏資料,有機會發表 updated meta-analysis 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01_JCM_WangWX_01
2023 / 12 / 19

[快訊] 王維祥醫師團隊,關於 Omega-3 對治療乾眼症功效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WangWX_01

 

 

文章介紹

 

王維祥醫師團隊想要研究 omega-3 fatty acids 對患有乾眼症(DED)病人的療效。團隊回顧了過去 10 年在 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Web of Science 和Cochrane CENTRAL 上的數據。最後納入 19 篇相關 RCT,包括 4246 名具有各種 DED 的患者。

 

接受 omega-3 治療的患者,在乾眼症狀、淚膜破裂時間(TBUT)、淚液分泌檢查、角膜螢光染色(CFS)和滲透壓方面,表現出顯著的改善。

 

在 DED 症狀的統合分析中,omega-3 的每日劑量、攝入的時間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百分比,與乾眼症狀分數的減少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除了 CFS 外,在 TBUT、淚液分泌檢查和滲透壓分數中也觀察到類似的趨勢。

 

王維祥醫師團隊透過統合分析證實,omega-3 fatty acids 有效地減輕 DED 症狀,特別是在高劑量、長時間和 EPA 增加的情況下。然而,由於研究結果的異質性和患者特徵的多樣性,需要謹慎看待這些結果。總結來說,在臨床中仍然建議 omega-3 fatty acids 用於 DED 治療。

 

 

恭喜王醫師!

 

在統合分析研究的流程中,何時會規劃做子群體分析?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論文寫作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01_JCM_TsaiST_02
2023 / 5 / 26

[快訊] 蔡昇達醫師團隊,關於補充維生素 D 對纖維肌痛患者的心理效果和生活品質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TsaiST_02

 

 

文章介紹

 

目前對於纖維肌痛的藥物治療效果有限。雖然維生素 D 在緩解疼痛方面有些效果,然而在纖維肌痛中,有關補充維生素 D 對心理效果的分析仍然不足。

 

蔡昇達醫師團隊研究補充維生素 D,對纖維肌痛患者的心理效果和生活品質的影響,以滿足臨床上對有效治療的需求。

 

作者群收入維生素 D 與安慰劑的隨機對照試驗,以及維生素 D 補充前後的前瞻性研究,以評估維生素 D 對心理結果、生活品質和疼痛評分的影響。一共納入了 8 個試驗,共計 694 名參與者。統計發現維生素 D 補充對身體功能、因情緒健康而造成的角色限制、社交功能和一般健康狀況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分析中也發現,維生素 D 的使用,會有纖維肌痛影響問卷(FIQ)評分的改善,但在視覺模擬量表(VAS)和 Beck 憂鬱量表(BDI)評分上沒有顯著影響。

 

總結來說,補充維生素 D 可能是改善纖維肌痛患者心理結果和生活品質的替代選擇。

 

 

恭喜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CM_ChenYY_08
2022 / 11 / 15

[快訊] 程羽嬿醫師團隊,關於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後的乾眼症狀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ChenYY_08

 

 

文章介紹

 

傳統上,白內障手術是由醫師的雙手完成,手術本身也常造成後續的乾眼後遺症。後來飛秒雷射進入市場後,由於提供了更精確的手術範圍,能量也較小,有可能造成較少的後遺症。雖然有幾篇研究刊登,但尚無統合分析,於是陳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問題做統整。

 

收入六篇研究共 611 個眼睛,總結來說,飛秒白內障手術跟手工白內障手術的乾眼症狀是差不多的,尤其在三個月後。不過在三個月內,飛秒的症狀似乎都稍微嚴重些,只是多數未達統計顯著。

 

 

恭喜程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CM_LoTC_02_ChenYY_07
2022 / 8 / 2

[快訊] 程羽嬿醫師團隊,關於使用 Latanoprostene Bunod 治療隅角開放性青光眼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LoTC_02_ChenYY_07

 

 

文章介紹

 

隅角開放性青光眼,是眼球內的房水循環出了問題所造成的,如果不加治療,致盲機率甚高。近年出現的新藥 Latanoprostene bunod (LBN),是含一氧化氮的前列腺素,可藉由兩個途徑增加房水排除,學理上應可以得到不錯的青光眼控制效果,臨床研究也初步證實。

 

程醫師團隊,很好奇在這個領域的臨床研究,統合起來,是否達成更高的證據強度,於是進一步作整理分析。

 

收入 9 篇研究,共 2389 位受試者後,發現使用 LBN,比起傳統的治療方式,眼壓下降明顯效果更好,而且沒有嚴重的副作用,的確是不錯的新藥。

 

 

恭喜程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CM_TsengPT_66
2022 / 3 / 8

[快訊]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 Psilocybin 的抗憂鬱效果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TsengPT_66

 

 

文章介紹

 

Psilocybin 是魔幻蘑菇的主成分,過去曾被廣泛用於宗教與休閒領域,但接著便被多個國家視作禁止使用物質。近年來,對於其分子與特性的進一步認識,讓醫療界理解到其抗憂鬱的可能療效,逐漸又有更多醫用研究出現。曾醫師與其團隊,想對這個議題做個整理與總結,於是有此研究。

 

研究收入了 10 篇論文,統合發現 Psilocybin 對於憂鬱症狀的療效,SMD 為 -0.75 in day 1, -17.4 at 1 week, -1.35 at 1 month, -0.91 at 3 months, -1.12 at 6 months,效果好且持久。使用較高劑量,以及使用兩次的,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停止治療比例以及心跳數,在 Psilocybin 組與對照組並無差異。Psilocybin 會增加收縮壓 19.00 mmHg、舒張壓 8.66 mmHg。隨機對照研究與非隨機對照研究的結果類似。

 

作者總結,Psilocybin 有快速且持久的抗憂鬱效果,甚至長達 6 個月,在心血管的安全性與服藥遵從性上也相當不錯。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