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奇美醫院 麻醉科 鄧宜家 醫師
把握開課機會,培養自己獨立做研究的能力。
曾經問過自己,哪一種研究的模式,最適合資源有限的年輕醫師?
對於剛成為住院醫師的我來說,要自己獨立完成一個研究,不管是臨床收案或是動物實驗,背後所要耗費的精力和時間不是可以輕易負擔的。然而,現在透過健保資料庫分析來生產論文的門檻似乎越來越高,加上時常耳聞在校學弟妹們,參加學校舉辦統合分析講座的精采分享,讓已經畢業的我好生羨慕。
「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儼然成為目前研究起步者的必備技能!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更讓我衍生出想要好好學習系統性回顧及統合分析的想法。我也曾透過網路上的資源來自學,但每每因為網路上的資訊雜亂而放棄。剛好這次新思惟來台南辦奇美專班,當然就手刀報名了。
以發表為導向,高效學習必要技能。
蔡校長開場的一句話,說明這個工作坊的核心理念:「這堂課的目的,是要讓大家進入學問的森林中採完香菇(生出論文),再全身而退,不要被毒蛇猛獸吃掉,也不要採到毒菇,而不是要讓大家成為森林學者。」
這種「以成果為導向」的學習方式,貫穿了整天的課程,在這樣的學習架構底下,每堂課都只教必學的重點:繁雜的統計觀念,只聚焦在發表文章必備的部分;統計軟體當然選 CP 值最高的。也因為有這樣的課程安排,讓我能在短短的一天之內,迅速消除對統合分析的恐懼,也對統合分析的架構及寫作有較全面的理解。
新思惟從課前準備就非常用心,不僅提供資料讓我們先預習,還把大家在課前提出的問題整理分類,並一一解答,也貼心提供我們 CMA 的延長試用版,讓我們在上課當天更快進入狀況,課後也能把握機會練習。在許多小細節上都可以看到團隊的用心與專業。
拆解論文架構,寫作更好上手。
在「拆解論文架構」這堂課中,曾秉濤醫師不藏私幫我們把統合分析的文章拆解成四大步驟。
第一步,先寫 methods,因為 methods 有大致固定的寫作步驟,快速好上手,也藉此重溫這篇研究做了哪些事情;第二步,寫 results,複習文章有哪些結論;第三步,針對需要討論的 finding 來寫 discussion;在充分理解整篇文章之後,最後一步才是寫 introduction 埋下整篇的伏筆。
講師把架構化繁為簡,沒有複雜的理論,只有一定會用到的實際概念,這些清楚的流程使我更了解統合分析的架構,日後寫作時可以無痛上手。
兩小時從無到有,生出精美圖表。
互動實作這堂課真的設計得非常好,透過整理完備的講義和隨時 stand by 的師資協助,讓之前完全沒用過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CMA)程式的我,非常順利的完成整個實作。
只要照著互動手冊上的步驟 step-by-step 操作,從載入資料、統計分析到輸出圖表,短短兩個小時就讓我從無到有,跑出一張又一張精美的圖表,無痛完成整篇論文的 tables and figures,學習超有效率。
新手克服寫作恐懼,朝發表邁進!
搜尋文獻、專有名詞介紹這兩堂課,原本以為艱澀難懂,一定會打瞌睡,卻意外絕無冷場。
張凱閔醫師擷取 meta-analysis 重點中的重點,深入淺出的介紹一定要會的專有名詞,讓我不會被龐雜的統計名詞大海淹沒;而曾秉濤醫師用深入淺出、以發表為導向的觀點來分享,幫我們建立非常有效率的搜尋模式,依據要做的主題冷熱門程度,分為兩種不同的搜尋流程,讓我能更快速上手,也減少在 screening 中花掉的龐大時間。
綜觀工作坊一整天的課程設計,整體讓我非常驚豔。每一堂課的時間控制、上課節奏都設計得十分用心,即使是講解艱深的統計方法,但透過拆解龐雜的步驟、運用簡潔的簡報和圖表,讓我一整天的上課效率都超好,真是一堂令人身心靈都舒暢的課程。
上完這次的工作坊,除了學到各種統合分析的實務操作與心法,也讓我更不害怕動筆,期許自己能帶著滿滿的熱情,加快腳步,發表屬於自己的 SCI 論文。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