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01_EN_TsengPT_14
2016 / 12 / 21

[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ketamine 用於電痙攣療法之統合分析研究,獲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1_EN_TsengPT_14

 

 

文章介紹

 

電痙攣療法(ECT;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廣泛用於治療嚴重、頑固型之重度憂鬱症(MD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治療時會搭配麻醉與肌肉鬆弛藥物,因此病患在治療過程不會感到痛苦和不適。

 

傳統上搭配 ECT 之麻醉藥物有 methohexital、propofol 或 thiopental,近年來則有不少論文研究改用 ketamine 能否有更佳之療效。Ketamine 是一種短效麻醉劑,且被認為具有 antidepressant effect 而有許多文獻探討其可能之作用機制。

 

但是關於 ketamine 用於 ECT 療效之議題,不論是在許多臨床研究論文、或者近年發表的統合分析文章(201420152016)中,皆顯示仍無定論。近期在學術網路上新增了數篇設計優良之文獻,因此曾醫師團隊做了更新的統合分析研究,與世界分享。

 

分析結果顯示 ketamine 用於 ECT 之 antidepressant effect 在短期(1-2 週)與中期(3-4 週)療程,皆顯著優於其他麻醉藥物;但是與對照組相比 ketamine 亦顯著有較明顯之副作用、以及較長之恢復期,這是臨床醫師在實務上需注意之處。

 

閱讀更多 »

00_FB_clip_medicine07_tsengpt_share_20160227_MECA_0851
2016 / 9 / 6

科學的進步,有時是來自於一個突然的靈感和持續的鑽研。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大腸急躁症」與「躁鬱症」之統合分析與系統性回顧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00_FB_clip_medicine07_tsengpt_share_20160227_MECA_0851

 

 

聊天讓靈感湧現

 

語言是很奧妙的,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和 Bipolar Disorder 症狀之一的 irritable 雖然共用同一個字,但兩者之間症狀實在是大相逕庭。

 

這篇文章會誕生事實上完全是一個巧合:最剛開始時,只是大家在一起聊天時,提到腸躁症(IBS)這名字的由來,然後就有同事提到容易讓人聯想到精神科常提的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容易讓人混淆。就這樣,激發起我做研究寫文章的興趣了!

 

閱讀更多 »

00_FB_mepa_medicine06_tsengpt_share_MEPA20150823_209
2016 / 9 / 2

機會是留給細心留意的人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FGF 與重度憂鬱症之統合分析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00_FB_mepa_medicine06_tsengpt_share_MEPA20150823_209

 

 

誠如我在「機會會從細心之中冒出來」的心得所言,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在精神科研究領域中就像我們這些年輕醫師一樣,菜、嫩、沒有舞台,就算我們再怎麼努力,希望能讓它(還有我們自己)受到國際研究者的注意,這中間的困難遠比那些已經吸引無數目光的神經滋養因子(與老前輩)來的高!

 

 

先天不良,後天又失調該怎麼辦?

 

FGF-2 在精神科研究領域的起步晚,關於它在精神疾病(就像我們這次的主題憂鬱症)中的研究,相當稀少,甚至一隻手就可以數的出來,全部都拿來報期刊閱讀也只要一下子就報完了,台下長官還嫌你講太快,他都還沒睡飽呢!在這種情況下,要做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簡直是天方夜譚,更不用說還要做各種變化型的統計,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閱讀更多 »

00_FB_clip_medicine06_tsengpt_share_2014.11.08-432
2016 / 9 / 2

機會會從細心之中冒出來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FGF 與重度憂鬱症之統合分析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00_FB_clip_medicine06_tsengpt_share_2014.11.08-432

 

 

神經滋養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的異常,在精神醫學研究領域中是目前最「夯」的顯學,光是神經滋養因子的研究就讓台灣產出無數位教授與副教授,相關的文獻回顧(review article)一篇一篇的誕生,其中最受到矚目的則非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莫屬了!

 

 

別人忽略的,就是我們發揮的機會。

 

然而,這些熱門的研究主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又充滿菜味的臨床醫師而言,往往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論收案量、分析項目、或是相關研究技術,我們年輕醫師永遠無法和老前輩競爭,更不用說和國外資源人力都很充足的研究團隊一拚了。這就是現在我們年輕醫師所面臨的困境,若沒有門路或前輩提攜,我們往往很難做出品質良好,足夠餵飽自己的研究……

 

但是,生命總是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年輕醫師還是有機會尋得屬於自己的舞台,在神經滋養因子的族群中,也恰好有那麼一些因子的處境和我們年輕醫師一樣,因為被發現的晚,或是生不逢時,所以往往不受矚目而被埋沒在茫茫文獻海中,這就是我們年輕醫師的機會,大人們忽略的地方,就是我們發揮的處所。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jpr_tsengpt_share_IRAM_20160515-699
2016 / 8 / 31

要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研究躁鬱症不同時期中,三種神經滋養因子變化的統合分析論文,獲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刊登!

 

 

01_innovarad_jpr_tsengpt_share_IRAM_20160515-699

 

 

當收案困難的疾病遇上冷門的主題

 

神經滋養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在精神疾病患者的變化,已經有越來越多文章在探討這個主題,光是本團隊就已經有 GDNF、VEGF、IGF-1、NGF,與近年來最夯的 BDNF 等文章相繼刊出,而這些神經滋養因子在精神疾病三大病(思覺失調症、憂鬱症、躁鬱症)之間變化的排列組合,又能創造出許多可供討論的變化。

 

然而在這三大病中,躁鬱症是其中盛行率最低的一個,收案遠較另外兩種疾病困難,當收案困難的疾病又遇上冷門的主題時,想必是冷上加冷呀!

 

Neurotrophin-3(NT-3)和 Neurotrophin-4/5(NT-4/5)和前面所提 BDNF 與 NGF 同屬 NT 家族的一員,但受到的關照卻宛如家中不受待見的逆子般,雖然這兩者也能促進特定 neuron 的 survival(如:noradrenergic neuron),和活化海馬迴神經元 synapse 的生成,而 NT-4/5 甚至還能提供比 BDNF 更高活性的效果,但就是鮮為人知(我比別人更打拼,別人的性命是控金擱包銀……)!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lip_jpr_tsengpt_share_IRAM_20160515-704
2016 / 8 / 31

翻翻垃圾桶,你會從中發現寶可夢。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研究躁鬱症不同時期中,三種神經滋養因子變化的統合分析論文,獲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刊登!

 

 

00_FB_innovarad_clip_jpr_tsengpt_share_IRAM_20160515-704

 

 

Neurotrophin-3(NT-3)和 Neurotrophin-4/5(NT-4/5)在精神科領域的研究中,是非常尷尬的存在。論功能,它們對神經生長與保護的效率比廣受矚目的 BDNF 好,論存在位置,它們又常常出現在與情緒和記憶相關的構造內。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它們總是被人忽略,甚至我剛開始見到它們,還把它們當成是新台幣的縮寫(NTD),以為原來精神疾病患者的新台幣多寡,也值得大家發表文章討論?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