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蔡依橙)
是的,最近一年,上課的同學中,有國際經驗的同學,稍微比較多。包括以下幾種:
問:校長好,上次你分享,美國的醫學教育是從技術傳遞逐漸變成強調研究,也因此影響了今天的台灣醫療體系,這很有趣。但我想問的是,我就好好的把我的病人顧好,學會既有的知識去做醫療服務,有什麼問題嗎?一定要做研究嗎?
答:(蔡依橙)
首先要先聲明的是,如果我們今天專心做醫療服務,而且持續進修,跟上醫療進步的趨勢,也引進新的觀念與方法,我認為完全沒有問題。
答:(蔡依橙)
目前 ChatGPT 有很多種花式應用,但我個人認為有一些應用需要研究者本身有比較高的鑑別度,才不會出事。所以,我接下來要講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而且最安全的用法:語言編修。
以下會舉很多的實例,有一些我實際應用的畫面,各位可以暫停或截圖下來看,參考我是用怎樣的互動方式,請 ChatGPT 幫我做事。
問:校長,像臺灣這樣,醫療領域的專業人員升遷還有評鑑,都跟學術產出綁定,是合理的嗎?因為我去開國際會議,發現新加坡醫師有在做發表的人很少,他們似乎只要專心把病人看好,就能夠過上很好的日子,不需要去做醫學研究。
答:(蔡依橙)
同學觀察的沒錯,這也是十多年前的我做過功課的領域,以下分享一些想法。也許你面對的時空環境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跟決定。我只是善意提供自己的經驗,各位斟酌使用就好。
我在 11 年前時,因為很想要創業,也注意到了新加坡的醫療制度跟臺灣有巨大的不同,臺灣是以健保局為主,而且政府有非常強大的醫療宰制力,對於醫療廣告也限制得非常嚴格。
問:校長好,謝謝 Office hour 的指導,我已經完成稿件投出了。不過投出之後,每天都很焦慮,常常上投稿系統去看,到底現在審到什麼階段了,自己都覺得好像意義不大,但又忍不住會這樣去查。請問我可以做些什麼,來減緩這種對於審查進度跟結果的焦慮感呢?
答:(蔡依橙)
恭喜同學!完成自己的第一篇是非常令人開心的事,不論結果如何,你都從零開始,走過資料蒐集、分析統計、繪製圖表、準備全文、引用文獻、整理投稿格式等,光是這整個過程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
問:校長好,我是正在念研究所的學生,因為要開始準備畢業了,我一個月前把稿件寄給指導老師,但他一直沒有回覆,我不知道是不是文章出了什麼問題,可以請校長幫我看一看嗎?
答:(蔡依橙)
把稿件寄給指導老師後,一直沒有收到回覆,其原因很多,每個同學的狀況都不一樣,必須多收集點資訊才能判斷。
常見的狀況,分成老師跟同學兩方面。
老師方面,老師本身可能太忙、老師本身就有拖延症、老師自己也不知道要怎麼修改建議都有可能。同學這邊的問題,則是溝通時意思沒有準確傳達,老師以為同學這只是初稿,會繼續進行並完稿,自己這邊可看可不看,或者是稿件的狀況實在太差,老師看到覺得,這看下去會很花時間,於是就先放在旁邊,甚至把這件事情給忘了。
同學把初稿寄給我看之後,我想這個案例,主要可能的問題是在同學這裡,因為 Word 檔案打開後,我發現排版非常的……有進步空間,光是第一印象,就很難讓人家相信這是有用心寫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