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蓮國軍總醫院 精神科 莊奇憲 醫師
從第一次聽到新思惟國際,直到進入這個教室,花了我三四年的時間。
跟很多人一樣,都是因為臨床工作忙、對課程價格望而卻步、總是被其他的事情計畫取代……等等合理化自己惰性的理由。在躊躇徘徊的過程,持續聽到有去上課的身邊同仁或是院外同學,紛紛將在新思惟學到的的技巧發揮在工作上,感到羨慕不已,加上剛好遇到生涯空窗期,來上課的渴望,終於戰勝了自己的惰性。
為何選統計分析這門課?
身為一個普通的臨床工作者,學術跟臨床之間常需擇其一,但我認為仍須有基本的學術能力。在來上課之前,我對論文寫作幾乎可說是一竅不通,在研讀論文也只是略懂略懂,一些專有名詞僅有模糊印象,因此惡性循環之下,我對研讀寫作論文就更排斥了。一般論文尚且如此,更別說統合分析了。
但是,新思惟在網路上關於統合分析的介紹,包括不一定需要 IRB、可一人團隊執行的性質,正好適合暫時脫離臨床,身邊全無資源且有多餘時間的我,於是趕緊選定課程時間,前來參與。
正視自學的挫折,做好準備來學習。
雖然看新思惟及上課同學的心得,都不斷強調新手不用擔心,沒有基礎也 OK ,但其實課程仍需要做些課前準備,你需要的是,下定決心及全心投入它所要求的任務,這也是對自己選擇負責的基本態度。
但即使大家再怎麼強調一定能學會,我還是懷著從眾的半信半疑心情過來(事後想想這也難免,即使再怎麼信任課程,也無法完全化解對自己的懷疑啊~),畢竟對自己的貧乏是再了解不過,而且也不是未曾試著學習,但總是沒有一個有效、系統性且持續的整理,最後學到的還是消失在自己腦海中。
整堂課都是系統性且全面的整理 !
新思惟的課程雖然只有一天,但課前、課後的提醒及作業更是重點,濃縮的知識需要不斷的練習跟重複,新思惟也很明白這一點,感覺得出來是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學會,而不是像有些課程那樣,把上課當作階段性的任務。
一開始,蔡校長用他極具渲染力的話語來鼓勵大家,讓我們對來上這堂課更具信心,張凱閔及曾秉濤老師則用最精簡扼要的方式,講解統合分析所需要了解與重視的重點,甚至都能舉出淺顯易懂的例子,讓像我這樣的初學者理解,過去艱澀的專有名詞,不再是需要死記的定義。
互動實作直接打通你的任督二脈!
原先對互動實作的學習效果,抱持著有點懷疑的態度,認為怎麼可能一天就能懂?其實,在操作過程這懷疑還是存在的,因為會遇到一大堆操作上的小問題,而且常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但神奇的是,在跌跌撞撞完成第一階段後,第二階段是第一階段的溫習,在第二階段自己操作的過程,開始初步理解為何要按這個鈕、為何要選這個項目,加上講義經驗性的提示操作重點,不禁一邊操作,一邊令人佩服講者的用心,也對自己來上課的決定更有信心。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