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innovarad_chusc_Meta-analysis_20191222_0379
2019 / 12 / 27

從實證醫學的頂端開始,學習實證醫學的基礎。

 

作者:成大醫院 急診部 朱紹中 醫師

 

 

01_innovarad_chusc_Meta-analysis_20191222_0379

 

 

加以練習,我有把握一定能夠上手。

 

上完課後回想,為什麼選擇這堂課?

 

如同校長和課前問答所寫的,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相較於其他文體,少去前置繁瑣的 IRB,不需要得到病人 informed consent,節省抄病歷蒐集 data 等,少了許多關卡的掣肘,對於資源不足的人而言,相對來說是可以方便入門的寫作。

 

而且,探索一個新領域,或是原有一定認識的課題中,少不了文獻回顧及評讀,這過程其實也就是 systematic review 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什麼不順手完成,讓自己的論點更有力,這確實是很吸引人的賣點。

 

當然,在課前的原有認識,還有課堂上的講解練習中再再體認,要做到實證醫學的頂端文獻,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除了選定合適的題目,如何萬無一失的蒐集文獻,鑑別出符合的內容,怎麼依循準則嚴格評讀,再到 meta-analysis 的諸多統計原理技巧,構思 subgroup 的分析,到選定投稿標的,許多步驟其實一點也都不簡單。

 

儘管如此,過去新思惟課程的諸多好評,還有現學現用的實用性,讓我對課程內容很有信心,雖然不能說簡單上手,但是只要循序漸進加以練習,我有一定能夠上手的把握。

 

 

給初學者的經驗,絕對不是自行搜尋資訊就能獲得。

 

在課堂中,張醫師給初學者的建議非常實用,心法和策略部分講解詳細。從題目的選定,如何從已有的文獻或是已發表的 review 中尋找題目,到寫作方法等,甚至是投稿後的審稿者推薦,都給我們很實際的作法,這些東西,絕對不是自行搜尋資訊或是閱讀,能夠得到的寶貴經驗。

 

「Meta-analysis 重要數值」這一堂三十分鐘的講解中,提點了許多可能會踩到的雷區,雖然有些統計的原理仍未完全瞭解,但對於實際上怎麼使用,比較有了方向,至少閱讀別人文獻時,能看出可能的策略。對於自己不熟悉的統計部分,當然也希望課程能夠再增加一些時間,但最重要的,還是課後自主的加強閱讀學習。

 

 

抓住關鍵精髓,畫出圖表的時候,是很開心的!

 

 

02_innovarad_chusc_Meta-analysis_20191222_1210

 

 

曾醫師的教學十分風趣,在講解搜尋文獻策略時,生動的好像自己正在進行搜尋思索一般,提供的策略,也都不是教科書能找到的重點。雖然自己知道,要達到兩位一年可以發十篇文章的程度,絕對很困難,但至少讓自己有依循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有意願能夠開始。

 

蔡校長所講解的圖表優化一堂,即使拿到 meta-analysis 之外的文體,都是非常珍貴的意見。即使面對的是科學文獻,但由「人」審查的文章,始終會被感官影響,雖說是非科學因素,但在校長的講解下,這也是一門科學啊。

 

課堂中印象深刻的,是在互動實作,利用軟體把數據換成幾個重要的圖表。雖然只是操作軟體,但如何抓中要領,畫出正確的表格,完成的時候,自己是很開心的。課堂中也有好多位是初入臨床的 PGY 醫師,看著他們踴躍發言提問,不禁也為自己虛長幾歲感到汗顏,更也是督促自己的壓力,做 systematic review 往往是需要團體戰以求速度,如果能夠找到彼此合作和激勵的夥伴更是難得。

 

(橙編按:這是真的!課後最快發表且發表量最大的幾位同學,都是從新思惟心得去尋找曾經上過論文課程的朋友,結成團體,分工合作。您可以到我們三個論文課程的網站,用搜尋功能,尋找「成大」或「成功」,看看有哪些友科或甚至同科的伙伴。)

 

心得寫到此,最後也最重要的,應該是再把軟體打開,依照互動實作流程,再多練習幾遍,熟悉各項功能,然後開始從臨床問題中構思題目。希望自己在未來的一年,能夠從實證醫學的頂端文獻開始,好好學習,並且實踐實證醫學的基礎於臨床及寫作中。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