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innovarad_CIChan_Meta-analysis_20200523_1518
2020 / 5 / 28

新思惟幫我開展新思維

 

作者:陳振業 Baxter Head of Medical Affairs (TW, HK)

 

 

01_innovarad_CIChan_Meta-analysis_20200523_1518

 

 

努力是為了更好的人生

 

或許跟不少人一樣,潛水注意新思惟和蔡校長一段時間了,但總是提不起「卡」去參加。

 

今年步入不惑四十,想的事情比較多,雖然感恩目前工作與家庭仍順遂,但還是會多想一下,到底該如何投資自己、如何為自己建立某種形式和內容的品牌,才不致在二十年後(還是更早?)接近退休時,方被社會淘汰,或至少不再被重用?

 

從學位學程、論文方法論、實證醫學等面向出發考慮,最後聚焦於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

 

 

大學咒罵的生統,沒想到講師也有類似歷程。

 

或許跟不少醫學生(醫師)類似,生物統計從大學到研究所以來,對我來說屬於某些痛,有時像幻肢的痛,有時又像擦傷的痛。無論在過去學習或目前工作上,有時得費點勁,才能成功避開它。

 

心中罵過大學時代的生統老師(好奇誰沒罵過?),怎麼這麼不會教;心裡也念過自己,怎麼這麼不會學。然而理性點想,這些情緒其實並無任何助益。課中張醫師不吝分享自己當年生統也是低空飛過,聽到時,自己倒有種近乎病態的寬心。

 

 

這專業的圖表,真的是我自己做出來的嗎!

 

或許跟不少過去不願面對生統的學生一樣,會驚訝自己居然也可以製作出如此專業的圖表。

 

話說回來,上課前有懷疑過,畫那麼幾個圖表,真的有需要接近三個小時的實作時間嗎?怎麼到最後,時間用完了,我還有最後一個表沒有完成(有點後悔便當吃太滿……)。

 

回頭來看,我會建議自己,當初動作可以再快些,也可看看旁邊同學的進度校正一下,或問問醫師助教們(無誤,他們都是醫師),才不致花了過多時間在某幾項操作上。

 

 

從不懂,課後開始不斷思索題目。

 

或許跟不少上課的同學一樣,都會切身感受課程的精實,由統合分析的研究規劃技巧,並拆解論文架構,再教授最重要和最相關的專有名詞,至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又例示如搜尋文獻,最後到圖表優化重點及對初學者提示起步建議,老實說到了下午課堂結束時,真的體、腦力盡失。

 

然而,一天下來卻收穫滿滿,不只是知識上的,更重要的是,課程帶來的啟發,會鞭策自己,不斷去想、去查,到底有什麼題目可做。

 

 

照這樣做,課後一定可以獲得最多的收穫!

 

(這次沒有或許)我相信,自己和大部份同學一樣,都在不同程度受到知性指點及心靈啟發。對一些對統合分析工作坊有興趣的人,我會給以下的建議。

 

  1. 在上課前,務必花點時間,閱讀一些和統合分析,或實證醫學相關的資源或分享文,這樣上課會比較有感。
  2. 就如同新思惟在課前請大家準備的一樣,最好帶著研究的問題意識來,可以在 PudMed 上先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題目的統合分析論文,過目一下,會更有概念。
  3. 張醫師的指定論文要看,也可考慮找出原版本的論文,和蔡校長的後製版比較一下,你可能會有一些有趣的發現。
  4. 課前提問要好好問,不要浪費機會。

 

新思惟,如期待一樣,幫助我開展了一扇新思維的大門,我相信,只要找對入門人,找對方法,將收事半功倍之效。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