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KH_meta-analysis_20171022_0632_FB
2017 / 10 / 27

研究領域中的新選擇

 

作者:長庚醫院 中醫針傷科 李科宏 主任

 

 

LeeKH_meta-analysis_20171022_0632

 

 

研究新分支: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大學時期,我知道有個名詞叫統計,大學的生物統計是我不認識它,它也不認識我,上課總跟不上進度,所以只能睡覺,考試就聽天由命,所以可想而知,我對醫學研究所需的基礎統計知識,嚴重匱乏。

 

進入研究所後,終於可以自己實際跑統計,因為老師的教材有 SPSS 軟體 step-by-step 的步驟,所以即使研究所畢業數年,需要統計時照著步驟,不用憑藉虛無縹緲的記憶,也不需面對浪費生命的風險,更省去了統計專家跟你說「研究設計錯誤」的窘境。所以,感謝老師當初的教材,讓我在研究所初步嘗到統計的甜頭,而這樣的學習程度,竟也幫助我撐過了好幾年的學術要求。

 

 

1 天換 2 年的學習,你說值不值得?

 

在教學醫院,即使是中醫師,還是會面臨高品質的研究論文壓力,meta-analysis 就是其中一種怪獸,曾經試圖自己找資料理解,不過,既沒有天賦異稟,僅靠殘存的統計知識理解統合分析,總是徒勞,雖然這樣,因為自己不是前線的年輕醫師,所以,也暫時逃過這類論文的摧殘和洗禮。

 

蔡校長設計的《統合分析工作坊》,讓我重溫研究所的學習過程,加上操作才是王道,做中學,讓我們很快了解這個「新」軟體,在 1 天內,老師們將統合分析研究與臨床結合的過程,做了深入的剖析,讓所有流程在我們的腦中跑了好幾遍,所謂貫通任督兩脈,也差不多是這樣!

 

所以,這個課幾乎是以 1 天時間換 2 年時間的學習,你說值不值得?

 

 

蔡校長的加持分析

 

回家後,找了一篇大陸的「meta-analysis 和針灸(Acupuncture)」有關的論文,附圖是其中的 Forest plot,這時蔡校長的分析,就像錄音機一樣出現在腦海,圖表可優化的部分,就一點一點的浮現。

 

 

02_LeeKH

 

 

給即將上課的大家及新思惟一些小建議

 

  1. 因為中醫的分析,很多是類別變相,因此,建議以後中醫學弟妹上課時,務必完成指定題目中的 figure 3b;另外,也想請問蔡校長,若當場沒做出來,之後會不會有防呆的課後圖示或指引?

 

  1. 另外,有個很重要的部分,也許不適合在工作坊操作,但是否也有防呆事後講義?在 Effect size data 後,有很多選項的實質作用並不清楚,因為它們對我來說都長得很像,但這些選項會牽涉製表時的 Statistics for each study,也就是設計實驗時需要收集的資料,例如:event、non event 分別指的是什麼?要收集那些資料,才符合統計選項?這個部分,不知道能不能有其他指引?

 

另外,感謝事後學弟俊良醫師透過 messenger 引導我做出課堂上未能完成的圖,本來我並沒有預計要寫這類論文,但是上過課之後,發覺這可能是另一條路,感謝新思惟團隊的設計和工作坊中的協助。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