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_20200216_0480_SR
2021 / 8 / 5

統合分析能力在手,論文發表再下一城!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博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內視鏡袖狀胃切除手術,使用不同尺寸探條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216_0480_SR

 

 

學會撰寫統合分析,還想再拚第二篇!

 

在完成第一篇統合分析的文章「胃內注射肉毒桿菌素作為減重治療」後,便開始構思下一個題目,並在平常的臨床工作中觀察有沒有適合的題目。

 

恰巧在減重手術袖狀胃切除時,老師問了 clerk:「為什麼在做 gastric tube 的時候,會放一個 oral gastric tube 在裡面?」那時才認識到 bougie calibration 這個詞並上網搜尋,發現適當大小的 bougie 目前還沒有定論,看起來是一個有潛力的題目。

 

在蒐集關於 bougie 大小的研究過程中,發現每篇研究都使用不同大小的 bougie,似乎大家都想要用更小的 bougie 去形塑胃管,但是太小的 bougie 做出來的胃管,可能會增加 leak 的風險或是其他術後併發症;越大的 bougie 可以減少併發症,但是對於減重的效果較差,如何取得中間的平衡,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區間。

 

 

探索網絡統合分析,拓展學術之路。

 

統合分析只能把這些不一樣大小的 bougie,簡單的分成大和小兩組去比較,得到大或小的 bougie 比較好而不是得到一個區間。恰好一起研究統合分析的夥伴們,學習到 network meta-analysis 的技巧,我便諮詢他們這個題目能不能應用,也就開啟了我們探索 network meta-analysis 的殿堂。

 

在整理完資料之後,我們徵詢了老師的意見,並搜尋以前系統回顧的文章,依照臨床經驗,將不同 bougie 的大小分成四組,並進行 network meta-analysis,很幸運的,我們在 33 to 36 Fr. 這個組別,得到了最好的治療效果和最少的併發症,恰好這個大小的區間也是目前臨床上主流使用的大小,看來我們的文章能夠提供實際臨床操作的實證。因此很開心的整理資料並寫成文章,再興致勃勃的把文稿投到減重手術的知名期刊。

 

投稿之後,經過幾天的沈思,不同的 reviewer 給了我們正反意見,最後 editor 拒絕了我們的文章。不過柳暗花明又一村,期刊給我們 transfer 投稿的服務,最後幾經掙扎下,選擇了他們伸出的友誼之手,把文稿投到 Scientific Reports

 

在投稿前,看到在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文章需要付出 1999 美元,著實嚇了一跳,不過抱著死馬當活馬醫,沒有被 accepted 就不用付錢的心態,還是投稿到 Scientific Reports

 

 

苦等期刊回覆,最終盼來好消息。

 

投稿之後,不知道是不是這個領域比較冷門,猶如石沉大海,投稿的狀態一直沒有 reviewer 願意審稿,因此好幾次禮貌的寄信到期刊詢問是否可以幫忙加快速度,也只等到更資深的 editor 來處理回覆。經過三個月後,總算等到 reviewer 願意審稿,並且 editor 收到足夠的回覆,結果狀態又停留在等待 editor 回覆。

 

又過了一個多月,本來都快忘了這一篇文章,信箱突然出現 Scientific Reports 的回信,希望我們修改一些格式。這讓我們覺得很困惑,為什麼在等待 editor 決定時,又回到一開始需要修改格式的狀態?因此我們趕快修改格式,回覆期刊編輯之後,也寄信詢問編輯辦公室,期盼能幫忙解惑。

 

編輯辦公室回覆的內容也很令人困惑:因為文章已經被接受要發表,所以要做最後格式的修改。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收到恭喜信,一時之間不敢置信,等待半年多的 review,沒有 revision 也沒有恭喜信,就直接說要發表?於是,又再次寄信去確認,後來真的收到恭喜信,心中的大石才終於放下。這次投稿的經驗真的是驚險又獨特呀!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