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

抱著滿心的期待,在被太座及朋友虧說上一天比小孩上一學期補習費還貴的壓力下,終於上完課了。你問我推不推?你問我說以後要不要再存錢去上課?


作者:輔英科技大學 護理學系 蔡可鋗 講師

我從加入「新思惟之友」超過一年,關注著每一場工作坊的報名和課程成果訊息,想像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校友,產出的文章順利獲期刊接受刊登,卻總是因為貴森森的學費而下不了決心。
然而日子一天一天的過,沒有資源,收案及 IRB 考量等因素,土法煉鋼的下場,就是卡關及停滯不前的論文進度,自不量力與自我懷疑的感受油然而生。
為了能讓自己在有限資源和壓縮的時間內,能夠有效率的達成目標,受到三位好友號召,許自己一個機會及未來,下定決心一起報名最有口碑的新思惟工作坊,然後懷抱著期待又忐忑不安的心,當日一起從南到北,共同學習統合分析。


新手想要學術起步,總是卡在沒資源、沒經費、沒時間,覺得寫論文變得好難。好在現今有一種研究方法,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也能拚出自己的成績!寫作 meta-analysis,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讓你不再受困於資源稀缺。
新思惟推出一日工作坊,以快速發表統合分析文章為導向,提供系統化的學習,幫助新手們將起步門檻降到最低;從前端的研究設計、文獻搜尋,到後端的統計圖表設計、投稿策略及技巧,每個過程都一一拆解、毫不馬虎,帶領各位掌握此種研究方法的精髓。
「能在短短一天對 Meta-analysis 有基本的認識,真的是很值得,還學會 CMA 的使用,與圖表的優化。」
中午的互動實作,學員們一開始操作統計軟體,看著陌生的介面難免感到自我懷疑,不過在講師、助教手把手的指導之下,經過 2.5 小時的演練後,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電腦,跑出好看且能發表的 forest plot & funnel plot!即使你是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產出投稿等級的圖表,就是如此激勵人心!
「從早到下午,充實、很有內容、很實際,特別喜歡互動實作的過程,完全不浪費任何時間!」
在醫院以論文數為指標的體制下,越早突破學術困境,越有機會邁向更好的發展,因此近年來有不少資淺的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年紀輕輕就許自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期許自己能盡早成為獨立的研究者。
新思惟的講師們都是過來人,深知自己一個人摸索起步並不容易,所以將個人經驗轉化為課堂知識,直接帶各位踏出統合分析的第一步,精準地解決菜鳥上路的所有問題,以高效的學習幫助大家一次到位!
「很有學習效率的學習課程,期望自己能快速產出 paper。」
工作坊開課至今已協助多位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其中有校友還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可見掌握這個好工具之後,論文發表真的是指日可待!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66 分,最高達 4.83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關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目前的指引建議,在第一線治療失敗後,可以考慮含鉍劑四合一療法,或奎寧類藥物治療。不過,究竟在各種第二線治療中,怎樣的藥物與療程較佳,尚無定論,張雁霖藥師團隊,預計使用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來回答這個問題。
收入了 2000 到 2018 年的研究後,共包括 54 個研究以及 8752 個受試者,並有 16 種不同的治療。網絡統合分析的結果發現,比起七天含鉍劑四合一治療,以下的治療效果明顯更好,包括:增加使用益生菌、奎寧藥物系列療法 10-14 天、含奎寧鉍劑四合一 10-14 天、鉍劑四合一療法 10-14 天、含奎寧三合一療法 10-14 天。
分組分析也發現,對 clarithromycin 與 levofloxacin 有高抗藥性的地區,以及對第一線三合一治療失敗的患者,這些第二線治療的有效順序是類似的,並沒有顯著的不同。
張雁霖藥師團隊認為,根據分析結果,對於第二線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我們應該有比指引更好的選擇。
恭喜張藥師!


Abiraterone 與 enzalutamide 都是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藥物,兩者均有心血管系統副作用的風險,不過,兩者的風險差異如何,資料不多,李香瑩醫師與團隊,預計就這個主題做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 7 篇隨機對照實驗,共有 7103 位患者。經網絡統合分析研究發現,abiraterone 使用者有較高的心臟疾病發生率,而 enzalutamide 使用者則有較高的高血壓比例。作者建議,在選擇藥物時,既然我們已知兩種藥物的副作用發生率不同,應該針對患者狀況,選擇比較適合的。
這是個蠻有意思的研究,雖然兩種藥物,適應症類似,副作用也類似,但不同的藥物還是有不同的副作用細節,利用藥物上市與上市後必然有的隨機對照研究,分析出副作用的差異,是很有洞見的切入點。
恭喜李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