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00_FB_Meta-analysis_20210313_0814
2021 / 3 / 18

2021 / 3 / 13(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10313_0814

 

 

謝謝團隊精闢的拆解,把複雜的統合分析拆解成可行的方式,加上 CMA 的手把手帶領教學,一個下午的時間便完成自己的論文圖表產出,增加許多信心。

 

課程完全不會艱澀難懂,讓人想打瞌睡,保證絕無冷場,值回票價。除了破除寫論文的心魔,也讓大家能更有效率的避開常犯的錯誤,減少被 reject 的機率,課後有滿滿的寫作正能量!

 

上完 meta-analysis 比較有概念,尤其是了解如何篩選合適主題,對初學者十分受用。

 

Meta-analysis 是近年研究相當熱門的文體,對於初學者也是一種相對好上手與獨立作業的論文寫作方式。新思惟的課程設計,能讓初學者,甚至不擅長寫論文的人,都能在 PubMed 留下自己的作品。

 

很充實,課程安排緊湊、實用,目前上過最好的 workshop。

 

隨著環境與資源改變,新思惟在課程設計上持續精進與優化,並推出日益完整的研究系列課程,一路走來,協助許多校友突破寫作困境、邁入學術起飛,從 2015 至今累計發表 SCI 已經超過 2300 篇!從 0 到 1 非難事,最難的是,願意跨出那一步。

 

工作坊開課至今已協助多位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甚至有校友在單一月份發表 3 篇 meta-analysis 論文,可見掌握這個好工具之後,論文發表真的是指日可待!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01_diagnostics_LuanCW_01
2021 / 3 / 17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 CRP/Alb 對頭頸部癌症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Diagnostics 刊登!

 

 

01_diagnostics_LuanCW_01

 

 

文章介紹

 

之前的研究顯示,CRP/Alb 的比值,是鼻咽癌患者的預後因子,數值越高,預後越差。不過,CRP/Alb 比值對預後的預測力,在其他種類的頭頸部癌症是否一樣好,就是作者群在這次的研究想要回答的。

 

總共收入 11 篇論文,共 7080 位患者,並分析其 CRP/Alb 比值對總死亡率、無疾病死亡率、無遠端轉移死亡率等的預測力,結果發現,CRP/Alb 對三種預後指標都有顯著的預測力。分組分析發現,CRP/Alb 的確是不同頭頸部癌症的預後預測因子。

 

作者認為,日後在臨床上,或許可以進一步發展 CRP/Alb 作為治療分類的生物標記。

 

在其他領域,發現一個新的生物標記,可以預測預後。將同樣的概念延伸到其他領域,並作統合,是個不錯的研究主題。

 

欒醫師成功在上課後半年,就寫出論文投稿,並快速被接受,實在厲害!

 

 

恭喜欒醫師!

 

閱讀更多 »

00_FB_20210313_rader
2021 / 3 / 15

2021 / 3 / 13(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210313_rade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78 分,最高達 4.94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新朋友佔 64%,感謝大家口耳相傳,讓更多新朋友願意來嘗試我們的高品質課程,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主治醫師佔 50%,住院醫師佔 28%,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繁忙訓練的同時,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
  • 非醫療相關有 3%,醫療相關 19%,學員組成包含:藥師、護理師、博士後研究員、助理教授、研究助理。寫 meta-analysis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 參加學員中,僅有 46% 已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近年來,不論是進階者或初學者,對於 meta-analysis 感興趣並願意挑戰者持續增加,越早瞭解,越能把握先機。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JOSR_MaHH_09
2021 / 3 / 8

[快訊] 馬瑄孝醫師與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股骨頸骨折後不同術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1_JOSR_MaHH_09

 

 

文章介紹

 

老人家如果有股骨頸骨折,之後作全髖關節置換,可能會有較高的機率產生脫臼。於是就有人提出,應該採用雙動髖關節置換,或半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其穩定度可能較好。但究竟應該用雙動髖關節置換,或者半人工髖關節置換呢?目前沒有定論。馬瑄孝與蔡尚聞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作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 8 篇相關論文,包括 541 位雙動髖關節置換,以及 603 位半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經分析發現,雙動髖關節置換,有比較低的術後脫臼比例、較長的手術時間、較多的手術過程失血。

 

不過,因為這 8 篇論文的異質性太高,部分研究的品質也不算是非常好,作者群認為,雖然雙動髖關節置換看起來似乎比半人工髖關節好,但尚無定論。未來仍需要更高品質的研究,尤其針對認知功能下降或失智的患者,作更進一步的探討。

 

雖然不見得立刻能有確定的答案,但把既有文獻做個總結,大概看出可能的趨勢,並為未來的研究設計提出建議,對臨床照護與學術研究,都很有幫助。

 

 

恭喜馬醫師與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PLOSONE_LeeWC_04
2021 / 2 / 25

[快訊] 李威成醫師團隊,關於上頷牽引術對長期矢狀面前後徑之影響的統合分析,獲 PLOS ONE 刊登!

 

 

01_PLOSONE_LeeWC_04

 

 

文章介紹

 

三級異常咬合(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的治療,需要做上頷牽引,不過,究竟其長期效果如何,尚無定論。李醫師團隊,預計使用統合分析,回答這個問題。

 

經過收入 2020 年 9 月前的研究,並做統合後,發現上頷牽引治療,在短期內矯正上頷發育不全,效果不錯,而且結果不受年紀或性別影響。不過,隨著時間過去,在矢狀面前後徑的改變將逐漸消退。

 

作者群也提到,目前的研究中,受限於量測只用 SNA 角度,且研究異質性高,整體的實證效力仍有提升空間,建議回來如果設計大型長期的觀察研究,可以針對目前文獻缺乏的部分做規劃。

 

 

恭喜李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