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580
2021 / 8 / 5

學會寫作統合分析,朝 SCI 期刊邁進。

 

作者:雲林長庚醫院 腦神經外科 鄭為遠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580 

 

這次能夠北上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可以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由於三級警戒的關係,我所報名的新思惟課程,經過許多次的取消、公告,最後終於在七月底,能夠回到熟悉的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參加課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744
2021 / 8 / 5

不再讓「我不會」,成為逃避寫 paper 的藉口!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教學部 葉權毅 實習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744

 

 

不同於在場其他參加同學的年紀,我是一個醫學系大五的見習生。還在實習階段,對於臨床的知識或是研究的敏感度,都完完全全不具備任何專業水準,但也正是因此,我選擇報名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48
2021 / 8 / 5

防疫期間就是寫論文,拚一篇自己的統合研究!

 

作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蕭玉屏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48

 

 

學妹課後成功發表了,自己也想寫一篇。

 

久仰新思惟蔡校長的課程,然而一直沒有機會上,疫情期間行程鬆了些,加上有來上過課的學妹大力推薦,我趁著防疫降至二級時,就立即參加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

 

學妹說,她上課完收穫滿載,回去立馬發了一篇統合分析論文,真覺得超神奇的!我也希望自己可以追上腳步朝發表努力。

 

先上網看蔡校長的網頁資料,發現好多堂課都額滿了,也看到授課師資的論文與產能都相當優秀,學員們的留言都是正面的,再次給我不少信心,抱著期待又有點忐忑不安的心情,心想:自己是不是也能像他們一樣,發一篇屬於自己的統合分析論文?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86
2021 / 8 / 5

在 R1 結束前,讓自己培養出研究能力!

 

作者:眼科 陳彥如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86

 

 

從最先的遲疑,到慶幸有來學習。

 

從 clerk 時期,就久聞新思惟的大名,默默追蹤粉專、網頁很長一段時間,總是因為價格和對課程效果的遲疑,而怯步不敢報名。

 

從 intern、PGY 時期,零星寫 case report、case series,總是希望自己在學術上能更精進,看著許多學長姐、同學們在各大 center 寫 original articles,而自己所在的單位,因為科部和醫院等原因遲遲沒有產出,終於在 R1 的最後,狠下心來當作送給自己的禮物,報名了《統合分析工作坊》。

 

感謝老師們在上課時就把各種可能遇到的狀況先提醒我們,蔡校長在一開始就告訴大家:「今天沒有笨問題,也沒有不該問的問題。」真的讓人有種很放心、什麼都能問的感覺,尤其每堂課結束的問答環節,因為有著一起上課的同學們,分享自己做研究時遇到的瓶頸跟疑問,讓還沒開始起步的我,彷彿體驗了大家做研究的 struggle。

 

閱讀更多 »

2021 / 3 / 25

問:身為醫學研究論文寫作的初學者,在尚未有任何產出,還未獲得研究上的成就感之前,身邊資源也不多的狀況下,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讓自己「至少」內心能先接受那些論文寫作最功利的理由,克服研究路上起步的最大靜摩擦力?

 

 

01_QA_06_Meta-analysis_20200307_1252

 

 

答:(蔡依橙)

 

讀過這麼多文章,不管是個案報告、原創研究或者文獻回顧,你一定有喜歡過某篇論文,覺得這篇臨床上真有幫助。就去幻想,如果那篇論文上面的名字,是自己,該有多好。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313_0818
2021 / 3 / 18

免收案還能升等用,住院醫師必備的研究能力!

 

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外科部 泌尿科 黃品叡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313_0818

 

 

考專科需要論文,學校沒教怎麼寫?

 

醫療評鑑的條文每年推陳出新,不只對於醫學中心,非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也開始因著評鑑條文和升等壓力,對於醫院醫師的論文產出逐年重視,甚至在許多專科的考試陳文中,也註明住院醫師期間發表論文,可作為筆試 / 口試加分之用,對於亟需通過專科考核的住院醫師而言,是件勢在必得的事情。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