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曾秉濤)
關於寫信找原作者要 raw data 這部分,同學記得我們的主題是 meta-analysis,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從已正式發表的 paper 中,擷取相關數值出來進行 meta-analysis。
答:(曾秉濤)
關於寫信找原作者要 raw data 這部分,同學記得我們的主題是 meta-analysis,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從已正式發表的 paper 中,擷取相關數值出來進行 meta-analysis。
作者:新竹國泰綜合醫院 李治中 醫師
上完課頭蠻痛的。幾個因素,一是戴著口罩一整天;再者課程太精彩;然後就是我太想得獎了。之前上過幾次課,在有製圖比賽的兩次,僥倖有拿到獎,因此心上的包袱很重。
(仁編按:李醫師真的在互動實作非常用心,前兩次參加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在顏色、版面以及文字大小上,都有很不錯的協調性,就連評審都沒有太多細節可以建議了,獲獎實至名歸!)
自報名課程起,便打定主意,要看完所有歷來的心得與得獎作品。比起做一篇統合分析要查找的論文數,這個目標設得似乎並不高,過去近四十次課程,心得總數應在三百篇內,得獎作品也就近八十組,感覺並不困難。
可惜功敗垂成,心得看了六成,得獎製圖作品則大概讀了一半(給未來上課同學的建議,細看五場的得獎作品即可)。除了時間不夠,許多學長姊的心得或隱或顯地透露出「我付了學費才能有這樣豐厚的收穫,怎麼能輕易寫在心得讓你知道呢」,也有影響,這種吊人胃口的心得寫法,讓我停止淘金似的心得閱讀,轉而更加期待這次的課程。
作者:高醫大同醫院 泌尿科 李香瑩 醫師
新思惟的課程,在醫學界應該已經是鼎鼎有名,不管什麼樣的主題,絕對就是品質保證,身邊的朋友也很多都是新思惟的學員。長期這樣耳濡目染和 Facebook 的洗腦下,一直很希望有機會能去體驗讓自己成長的課程。
自己本身除了臨床和教學外,其實對研究也很有興趣,對於臨床遇到的問題和許多的未知,一直希望能透過研究,回答這些疑問。本身對研究的方法沒有設限,這幾年也都有在著手一些研究,包括臨床或基礎。
去年在一個機緣下,與朋友開始接觸 meta-analysis,雖然有在慢慢了解,但是始終還是覺得懵懵懂懂,都只知道一些皮毛表淺的東西,實在很想一窺 meta-analysis 的殿堂。就在苦於不知道要怎麼學習時,發現原來新思惟有在辦這樣的課程啊。只思考了一下下,就決定報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