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骨科部 李翼安 醫師
為了拚升等,面對論文重重關卡,只能硬著頭皮。
論文寫作一直是臨床醫師必須面對的課題,尤其是醫院或是學校升等有要求的時候。
一篇論文的寫作,如果是從無到有,論文題目的發想只算第一步,接著就是要收集適當的研究材料,也就是病例數。病例的收集順利與否,牽涉到天時、地利、人和,就算有好幾個醫師一起合作,要收集到足夠的病例數常常都是曠日廢時;其他還有行政方面,例如 IRB 繁瑣的送審,甚至還要親身去審查委員會做口頭報告。
假使有幸一切順利將全文寫出,投稿之後 reviewer 問了某些問題,而恰巧在你所收集的資料之中沒有這一項,若不能將所有病例召回重新做資料的收集,就只能大方承認研究設計的不足,任憑宰割。所以從零到文章刊登,需要克服重重的困難,如果真的運氣不好,遇到過不去的關卡就只能徒呼負負了。
統合分析文體,很適合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當初會選擇參加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枋》,也是在醫院從事臨床工作多年之後,深知寫一篇 original article 的困難之處,所以想要避開費時且看天吃飯的部分,從 meta-analysis 這種文體下手,對我的情況而言是 CP 值最高的選擇,而且寫作的過程及進度都是近似 dry lab,可以一個人在電腦前就完成,也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一開始我曾經試著去找到專科領域之中的 meta-analysis,希望能藉由拆解結構、甚至是模仿樣版文章,來嘗試摸索出一套系統性的方法來產生文章。然而,做了一段時間的嘗試之後,發現有許多的細節及訣竅是光看文章學不來的。而其中牽涉到的統計,在不同的文章中也有不同的變化,這對基礎知識貧乏的我而言,勢必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去了解,進而創造出自己的文章。
從寫作、統計到投稿,全面完整掌握。
新思惟的各項課程,很早之前就已經頗負盛名,課程的設計除了新手能從中獲益之外,課程的設計者十分明白臨床醫師如果要進行 meta-analysis 的寫作,會遇到哪些困難,以及投稿要增加成功率,要如何對文章進行優化、選擇投稿的目標,這些訣竅都是講師們從新手到老手所碰撞、經歷過才有辦法淬鍊出來,經過整合之後,再一次系統性地傳授給學員,就是希望學員們能減少新手必經的陣痛期,能夠不要再走那些冤枉路。
比起艱深的生物統計理論,這次上課注重實戰部分,對我這種以發表(不是做研究、探索「宇宙及人體奧秘」)為目標的臨床醫師,感覺收穫更多,也更實用。
上過這次的課程,我感覺到原本遙不可及的文章發表,不再虛無飄渺了。而中午的互動實作部分,詳細的教材說明以及講師們手把手教導,一張張精美、投稿等級的統計圖表,竟然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利用統計軟體做出來,這點更是讓我訝異!
整天課程下來滿滿的充實感,不斷對上課內容及講師的經驗分享做吸收及內化。總結來說,我覺得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真的是物超所值,將來我也會想要參加其他課程,也希望新思惟能針對臨床醫師遇到的職涯、研究方面,設計更多、更實用的課程,而現有的題目也能推出進階版的工作坊,讓我們能用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大的進步。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