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醫院 陳柏誠 醫師
收案和 IRB 申請,是新手的研究困境。
一開始想參加這次課程的契機,主要是當時剛把自己第一份臨床研究的論文寫得差不多(當時也有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心想是時候開始尋找下個主題。
不過對於新手醫師來說,臨床研究所需的收案、IRB 申請,對很多人來說都很困擾,資歷不夠深,很難獨立完成,而統合分析正好都不需要這些麻煩的東西,也有希望可以單兵作戰,對於剛做臨床研究對一個主題較熟悉的我而言,針對類似主題寫統合分析正好合適。
然而,這時候又遇到一個困難,統合分析是另一個陌生世界,這些醫學系都沒有教,forest plot 裡面各個專有名詞根本看不懂,文獻也不知道怎麼搜尋。
參加過兩次工作坊的我,這時想起每次都搶破頭的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一開班就很快額滿,可見大家都有類似的需求,而講師又非常會教學。雖然學費還是一樣貴,但這是在未來總有一天會用到的投資,所以開課三個多月前就報名下去了(報名時間是前一年的十二月)。
(鈺編按:陳柏誠醫師在實習醫師期間,除了報名前文提及的研究課程,也為自己的簡報能力超前部署,在《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進修留下完整的課後心得,有興趣的朋友請往這邊走。)
從零開始教學,專為初學者量身設計。
這次課程似乎是針對完全「從零開始」接觸統合分析的學員所設計,舉凡研究設計、論文架構編排、搜尋文獻都有詳細介紹。
一開始,張醫師先針對指定論文,介紹研究的動機和一路走來的各種細節,初步給大家統合分析的核心概念。
爾後為大家拆解統合分析的論文結構,雖然都是四段式結構,但還是有很多細節和臨床研究差很多,聽完後只要根據課程重點整理一段一段填入,很快就能有結構完整的文章。學會寫文章後,再由張醫師為大家釐清幾個重要的專有名詞,讓大家不用看專門書籍,也能懂統合分析的方法。
每次工作坊最精華的就是互動實作時間,這次要用 CMA 做出指定論文的所有圖表,一開始聽起來當然很難以置信,但按照蔡校長精心編寫的互動實作手冊,大家都有順利做出相當有品質的作品。
即使還有不了解的地方,一舉手馬上就有講師或助教來身旁協助,不管是操作問題或是與統合分析相關的問題,都可以把握時間盡量問,就能得到很多實用資訊。
不只學會寫作,圖表美化也不馬虎。
下午的課程,以大家最為煩惱的文獻搜尋作為開場,如何設定關鍵字去得到適當的搜尋結果,裡面有很多具體的公式都相當實用,大家要去上課才會了解箇中奧妙。
由蔡校長為大家介紹圖表優化,圖表能不能賞心悅目,往往成了會不會被接受的關鍵,完美的外觀才能避免第一時間被淘汰。最後由張醫師為統合分析的新手們提供許多實用的建議,作為完美的結尾。
整體而言,這次的工作坊沒有讓我失望,一樣是收穫滿滿,尤其是做出 SCI 等級圖表時的感動,更是令人回味無窮。雖然很多理論部分可能要在相關的書籍才能補足,但經過這天課程,至少先踏入統合分析這道門,之後的修行還是要靠自己多努力。
新思惟從課前到課後,都有很貼心的服務,課前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課前一週可以收到老師的詳細解答,上完課有點概念後若還有問題,一樣可以盡量提出。此外,進到教室後,就能感受到工作人員細心體貼的服務,令人有被尊重的感覺,幾乎是無可挑剔。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參加新思惟的工作坊。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