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01_IJN_HsuCW_27
2025 / 9 / 30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 Ulotaront 在思覺失調症治療的劑量與療效安全性之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1_IJN_HsuCW_27

 

 

文章介紹

 

Ulotaront 是一種新型思覺失調症藥物,作用於 TAAR1 與 5-HT1A 受體,不直接作用於多巴胺受體,被期待能改善症狀、同時降低副作用。許智維醫師團隊希望透過統合分析,找出哪一種劑量最有效。

 

許醫師團隊依照 PRISMA 系統性回顧原則,搜尋多個資料庫,挑選隨機對照試驗(RCT),最後納入三項臨床試驗,共 1144 位病人,比較不同劑量在急性期的效果與副作用。分析方式是「劑量反應統合分析」,比較 50、75 與 100 毫克的 Ulotaront 與安慰劑之間的差異。

 

結果顯示,Ulotaront 在 75–100 mg 劑量時,對改善思覺失調症狀的效果較明顯,尤其是 100 mg 劑量,在 PANSS(活性與負性症狀評量表)總分與負性症狀的改善上達到統計顯著。不過整體改善幅度偏小,CGI-S 並沒有明顯差異。安全性方面,各劑量與安慰劑相近,並未增加停藥或嚴重副作用的風險;唯獨在 50–75 mg 劑量,焦慮相關副作用的風險較高。

 

研究團隊認為,Ulotaront 在 100 mg 劑量時,展現最佳療效,且整體安全性良好,可能是目前較佳的思覺失調治療選擇,未來值得評估更高劑量是否能帶來更佳療效。

 

 

恭喜許醫師!

 

做統合分析時,很多人直覺會想:是不是「越多篇越好」?其實要分情況。文獻數很多,代表這個主題已經被研究得很深入,競爭激烈,如果沒有龐大團隊,常常會因為資料量太大而難以消化。更糟的是,主題熱門也代表「別人早就寫過」,要突圍就必須速度更快、切入角度更新。跟著講師的方式,協助研究者依照文獻數目與主題特性,找出最有效率的路線。

 

 

論文寫作 / 臨床研究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01_CTM_HsuCW_26
2025 / 8 / 29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園藝治療對憂鬱症患者症狀及功能表現療效之統合分析,獲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刊登!

 

 

01_CTM_HsuCW_26

 

 

文章介紹

 

許智維醫師團隊想了解園藝治療對於憂鬱症患者的治療效果如何。研究團隊從多個國際醫學資料庫中搜尋相關的臨床試驗,包括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 等,以及中文資料庫如 CEPS、CNKI 和萬方數據庫,最終納入了 13 項隨機對照試驗,總共涵蓋 960 位參與者。

 

研究結果顯示,園藝治療在多個層面都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在憂鬱症狀方面,效果值達到 1.050(95% 信賴區間:0.663-1.437),表示有相當不錯的改善程度;焦慮症狀的改善效果值為 0.702(95% 信賴區間:0.341-1.062);認知功能改善的效果值是 0.816(95% 信賴區間:0.302-1.331);社交功能提升的效果值為 0.806(95% 信賴區間:0.295-1.317);整體生活品質的改善效果值則是 0.947(95% 信賴區間:0.633-1.260)。不過在身體功能方面,只有一項研究報告有改善效果。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園藝治療對某些特定族群效果更好,包括住院病患、症狀較嚴重的患者、接受室內外結合型園藝治療超過八週的患者,以及在照護機構中進行治療的患者。這可能是因為這些患者有更多時間和機會持續參與治療活動。

 

不過研究團隊也指出,目前證據的確定性還不夠高,從非常低到低等程度都有,主要是因為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偏差風險、結果不一致,以及統計上的不精確性等問題。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提供了園藝治療對憂鬱症患者有益效果的初步證據。園藝治療透過讓患者接觸大自然、動手種植照顧植物等活動,不僅能改善情緒症狀,還能提升認知功能、社交能力和整體生活品質。

 

但考量到目前研究方法上的限制和可能的偏差,未來還需要更多設計嚴謹的臨床試驗,包括預先註冊研究計畫、採用盲性評估者,以及進行長期追蹤,才能更確定園藝治療的真實效果。

 

 

恭喜許醫師!

 

可以用 AI 工具,幫我找文獻或是解讀圖表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01_CEO_WangYT_03
2025 / 8 / 26

[快訊] 王韻婷醫師團隊,關於頭頸癌中白蛋白與鹼性磷酸酶比值的預後評估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torhinolaryngology 刊登!

 

 

01_CEO_WangYT_03

 

 

文章介紹

 

王韻婷醫師團隊想要探討「白蛋白與鹼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簡稱 AAPR)指標,在頭頸癌病人治療前,能不能用來預測病情與存活狀況。雖然過去有一些討論,但結論並不一致,因此研究團隊進行了統合分析,把現有文獻的數據整合起來做更全面的檢視。

 

他們搜尋了 EMBASE、Cochrane Library 和 PubMed 這三大醫學資料庫,直到 2024 年 7 月 30 日為止,共納入 8 篇研究,總共有 1737 位頭頸癌病人。

 

研究使用隨機效應模型來分析,結果發現:AAPR 值比較低的病人,存活狀況明顯比較差。不論是「整體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HR = 2.08)、「無惡化存活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HR = 2.00),還是「無病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HR = 2.18),數據都顯示低 AAPR 的族群風險更高。

 

換句話說,如果治療前檢驗 AAPR 偏低,病人的預後可能會比較不好。

 

研究團隊也做了敏感性分析,確認結果相當穩定,也沒有發現明顯的發表偏差(publication bias)。整體來看,AAPR 這個指標檢驗便宜、取得容易,未來有機會成為臨床上有用的預後工具,幫助醫師在病人分級和治療決策上更精準。

 

不過,團隊也提醒,目前的證據雖然樂觀,但還需要更多進一步的臨床研究驗證,才能真正確立它的應用價值

 

 

恭喜王醫師!

 

避免異質性太高,一開始找文獻就要限縮同族群的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01_AJG_YehJH_09
2025 / 8 / 7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關於大腸鏡檢查後結腸直腸癌以鋸齒狀分子特徵為主之統合分析,獲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01_AJG_YehJH_09

 

 

文章介紹

 

大腸鏡檢查後結腸直腸癌(簡稱 PCCRC)是指在接受大腸鏡檢查後仍然發生的大腸癌,通常是因為檢查時,漏掉了病灶或息肉切除不完全所造成。雖然這是大腸鏡檢查的一個不良結果,但過去對於這類癌症的分子特徵並沒有系統性的研究。

 

葉人豪醫師團隊搜尋了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Library 等醫學資料庫,收集從建庫至 2024 年 4 月所有相關研究,重點分析 PCCRC 的分子特性,包括微小衛星體不穩定(MSI)、CpG 島甲基化表型(CIMP)、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化等。

 

總共納入 15 項研究,涵蓋 11 個研究群組,包含 2143 例 PCCRC 和 19036 例一般散發性大腸直腸癌(SCRC)病例。

 

與一般大腸癌相比,PCCRC 患者年齡較大(標準化平均差異 0.29,95% 信賴區間 0.20-0.38),且病灶更容易出現在大腸的近端部位(勝算比 2.08,95% 信賴區間 1.91-3.63)。

 

從分子層面來看,PCCRC 更容易出現 MSI(勝算比 2.28,95% 信賴區間 1.69-3.08)、CIMP(勝算比 2.10,95% 信賴區間 1.39-3.18)和 BRAF 基因突變(勝算比 1.74,95% 信賴區間 1.22-2.49),但較少出現 KRAS 基因突變(勝算比 0.63,95% 信賴區間 0.45-0.87)。

 

進一步分析發現,MSI 與 BRAF 突變(勝算比 9.36,95% 信賴區間 5.11-17.16)及近端病灶(勝算比 6.16,95% 信賴區間 3.74-10.16)有很強的關聯性。

 

雖然 PCCRC 和一般大腸癌的 5 年整體存活率相似(風險比 1.03,95% 信賴區間 0.64-1.66),但與篩檢發現的大腸癌相比, PCCRC 的存活率較差(風險比 1.65,95% 信賴區間 1.46-1.86)。

 

研究結論指出,從臨床和分子特徵來看,PCCRC 比一般大腸癌更可能與鋸齒狀病變途徑相關。因此,提高對具有臨床意義的鋸齒狀病灶的檢出能力,可能有助於改善大腸癌篩檢的效果。

 

 

恭喜葉醫師!

 

統合分析收集 trials 時,發現不同的 trials 收集 outcome 的時間五花八門,有的收介入完的 0、1、2、3 個月,有的收介入完的 0、3、6、12 個月。該收哪一個?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創刊於 1934 年,前身為 The Review of Gastroenterology。2024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7.6,在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領域為 Q1(14/147) 期刊。

 

 

葉人豪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