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90
2021 / 9 / 22

即使是已有前人發表過的題目,仔細找還是能有機會找到賣點。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光照治療對癌因性疲憊之統合分析,獲 BMJ Supportive & Palliative Car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90

 

 

久別重逢,與光照療法的再相會。

 

光照療法這個題目,在我剛出道沒多久時就曾有過一面之緣,雖然中間有一段時間不再接觸光照療法這類的研究,但偶爾還是會在各種題材的研究中,注意到光照療法的身影,讓我時時刻刻仍不忘這個另類治療的存在。隨著近一兩年開始注意到褪黑激素對於重大精神疾病的治療效果後,褪黑激素另一種層面的應用-光照療法,又再次吸引我的注意力。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67
2021 / 9 / 22

三原則,讓你順利 update 前人發表過的題目。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光照治療對癌因性疲憊之統合分析,獲 BMJ Supportive & Palliative Car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67

 

 

分一組不夠,你有沒有分第二組呢?

 

誠如我在另外一篇心得中提到,光照療法對於「癌症引起的疲倦」這個問題過去已經有人做過網路統合分析,乍看之下好像已經沒有戲可唱,但是其實不然,仔細推敲前人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前人「統計未達顯著」的原因有許多種可能,當然,有些原因是顯而易見,但是一旦被我們說出來時,卻又很傷前人的面子,而有些原因是需要一些技巧,才有機會注意到,而這些原因,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實驗設計的侷限。

 

是的,前人並沒有針對光照療法進行分組分析(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前人是「把所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全部放在一起統計」,所以根本沒有空間或餘裕可以做這種個別治療的分組分析),而事實上,透過一些分組分析可以讓平淡無奇的主菜,獲得更多的調味,以我們這篇為例,我們根據「病人是否 baseline 有合併精神疾病」進行分組分析,就可以清楚確認光照療法對於「癌症引起的疲倦」的治療效果是否其實是來自於「改善病人的憂鬱症」,進而得到更進一步的資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822_0557
2021 / 9 / 22

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特殊應用:用實證醫學的方式推廣之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非侵入性腦刺激協助肥胖患者減重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822_0557

 

 

一個好的治療技術,不只是改善病情,更能促進生活品質。

 

自從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問世之後,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嘗試去深刻了解這個治療技術對於大腦的影響、改善、或療效。目前臨床上比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憂鬱症」、「中風後的復健」等,然而這些疾病的治療方式,早已被各種文獻討論到翻過來又翻過去了。

 

不過,當我們仔細了解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效果與臨床反應之後,會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非侵入性腦刺激術不只是我們所熟悉的「治療疾病」而已,更能幫助我們「改善日常生活」!一切端看我們如何掌握與操作它而已。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822_0518
2021 / 9 / 22

八竿子打不著關係,那就用九竿子打打看。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非侵入性腦刺激協助肥胖患者減重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822_0518

 

 

看似不相干的兩個東西

 

在執行這個研究之前,我壓根子無法想像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對於減肥會有什麼幫助或影響,然而直到實際體驗到非侵入性腦刺激術之後,我才注意到,這機器似乎對於人體的各種不同疾病有特定的療效。

 

從我們團隊過往的研究開始(包括非侵入腦刺激術在耳鳴的應用、提升開刀技術、協助戒菸),我們逐漸拓展非侵入性腦刺激術能夠應用的範圍。這一切都歸功於我們在執行最初那篇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研究時,對於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對於大腦功能調節的效果,做過非常深入的了解,所以「先了解原理,再開始找方向」,讓我們在找題目的過程能夠少走一些冤枉路。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822_0484
2021 / 9 / 22

疫情期間給主編換換口味:在疫情期間發表非 COVID-19 主題的感染科文章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昶華、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黴菌藥治療口咽食道念珠菌症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822_0484

 

 

在 COVID-19 鋒頭正盛的時候,刻意避開 COVID-19 的題目。

 

這也是我個人的一個特殊癖好,大家都在瘋某個主題的時候,我就會刻意避開那個主題的題目(除非特殊情況,例如自己打完 COVID-19 疫苗之後產生副作用,這時才會決定寫這方面的論文),這樣的操作方式當然是一條辛苦坎坷的路線(嗯,所以建議好孩子不要學我這種自虐的行為),因為投稿過程雜誌主編比較不會青睞這些非 COVID-19 的題目,尤其是在感染專科方面,別忘記,感染科正是 COVID-19 的搖滾區,有多少感染科的雜誌就是搭上這波 COVID-19 熱潮,分數像衝浪一般直飆上去了。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要從 COVID-19 的夾縫中尋求靈感與新題材,就會更加困難了,因為一打開那些高分期刊,滿頁的 COVID-19,注意力很難不被分散。這時,感染科傳統的重點題目出現在我的電腦螢幕中:「HIV 患者併發症的處理」,這個題目因為 COVID-19 的興起,這陣子有稍微被冷落的跡象,恰好是我可以著墨的方向!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417_0340
2021 / 9 / 22

如何撰寫出一篇深獲審稿者認同的研究?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昶華、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黴菌藥治療口咽食道念珠菌症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417_0340

 

 

先確認你的主要目標物是什麼?

 

就如同我在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裡面提到的,今天你會想到這個主題的時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專家們也會想到這個主題,那麼你要能夠脫穎而出,就一定要想得比其他專家更多,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開始統合分析的第一個心理門檻(尤其是對我這種進行跨科跨領域的研究者來說,這個問題更是一個巨大門檻,因為我不見得知道這個領域的專家真正在意的賣點是什麼),既然這樣,我們該如何克服(或說是跨過)這個門檻呢?

 

教大家一個小訣竅:多翻翻這領域的回顧性研究(review article),多讀幾遍之後,你會對這些專家的思考脈絡開始有一些感覺,然後拿著這個感覺,去比對下一篇回顧性研究,如果這個感覺仍然適用下一篇回顧性研究,恭喜你,你抓到那個感覺了!

 

以我們這篇研究為例,當初我在閱讀回顧性研究的時候,就一直很納悶,為什麼他們要把口 / 咽的念珠菌感染分開寫分開討論呢?難道這兩者真的有不一樣的地方嗎?當我帶著這個疑惑念下一篇回顧性研究的時候,驚訝的發現到下一篇,也是用這個模式架構去討論與撰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