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婦產科

00_innovarad_THLee_meta-analysis_20250215_0366
2025 / 2 / 21

將統合分析逐一拆解,教你如何組裝最有效率的課程。

 

作者:中山附醫 婦產部 李宗賢 醫師

 

 

00_innovarad_THLee_meta-analysis_20250215_0366

 

 

身為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臨床醫師,我深刻體會到科學實證對醫療決策的重要性。為了提升研究能力和論文寫作技巧,自費報名了這場《統合分析工作坊》。課程標榜專為新手所設計,從零開始教授初學者如何撰寫統合分析論文。

 

透過第一原理來分析整體課程與學習過程,我將其分解為三個基本構成要素:首先是統合分析的核心知識,包括研究問題設定、納入排除標準、資料萃取與偏倚風險評估;接著是統計軟體實際操作,學習如何透過 CMA 跑統合分析,進行異質性檢測、次群組分析與 meta-regression 等;最後是論文撰寫與圖表生成,將分析結果有效轉化為論文圖表,並使之符合投稿期刊標準。

 

 

當場跑出圖表的即時回饋,讓人充滿成就感。

 

老師開場先指出課程架構,列出今天上課將學到的,撰寫統合分析論文所需具備的三大核心能力,包括研究問題的精準設定、數據的正確解讀與詮釋,以及呈現品質優良的研究結果,例如圖表原則、文字描述與論文整體結構的邏輯性。

 

最讓我課程中最印象深刻的環節是互動實作。透過自己動手操作,對統合分析的整體流程有了更全面且具體的認識。CMA 軟體的使用體驗良好,特別是在進行敏感性分析與次群組分析時,能夠迅速調整參數並即時看到圖表變化,這對於後續的研究與臨床應用具有實質幫助。

 

閱讀更多 »

202401016_meta_syniu
2022 / 12 / 22

臨床如此繁忙,新思惟帶我們從中找到做研究的訣竅。

 

作者:台中榮總 婦女醫學部 牛思云 醫師

 

 

00_FB_innovard_meta-analysis_20221217_1037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近來受訓醫院的研究風氣盛行,目標不再只是追求病人數量,還積極鼓勵大家發表論文,去國外參加研討會,並有新的產出。

 

婦產科常需要在醫院值班,其實待在醫院的時間不少,但經常有突發的事情,導致時間變得零碎。常覺得自己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進入狀況太慢,可能是對自己研究的目標和架構不夠清楚,而無法有效的利用時間。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313_0874
2021 / 3 / 18

用統合分析,打造自己的學術履歷。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婦產科 蔡妮瑾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313_0874

 

 

不讓研究熱情被澆熄,就來新思惟進修!

 

不瞞您說,在醫學中心的女醫師,要教學、要研究、要服務,如果又要加上相夫教子,其實熱情很難一直持續。熱情的分泌形式常常是 pulsatile,且如果下游堆積太多,會有 negative feedback 機制產生,還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這就要適時來新思惟 boost agonist,讓整個 axis 稍微活躍一些。

 

每次北上修新思惟的課,我都很認真,而且前一天不敢熬夜因為學費很貴,對我來說,來新思惟不僅僅是學如何釣魚,還是一種心靈解藥,看看大家還是這麼努力想進步,充滿想要讓自己更強的氛圍!

 

(鈺編按:蔡妮瑾醫師從小班課程《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參與到大活動《新思惟論壇:跨界》、《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新思惟校友會:高雄》,這一路走來,與先生陳以勳醫師一起努力進修,不吝於投資自己,力求在職涯上有更好的表現。)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TGao_Meta-analysis_20200216_0864
2020 / 2 / 21

身為統合分析超級初學者,很慶幸這時代有新思惟!

 

作者:童綜合 婦產科 高昀廷 醫師

 

 

01_innovarad_YTGao_Meta-analysis_20200216_0864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報名這麼貴的課程,也是我今年給自己的第一個期許。值班後的隔天,帶著渾沌的腦袋,搭著一早的高鐵北上,對於是否能好好吸收課程知識,真的充滿忐忑的不安。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