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曾秉濤

01_clip_tsengpt_share04_SPEAK20150425
2015 / 12 / 13

改變的勇氣與成果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思覺失調症與骨密度之統合分析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01_clip_tsengpt_share04_SPEAK20150425

 

 

新思惟的課程為我開了一扇窗

 

請參閱前情提要:「課程後的數小時,立刻將累積已久的 paper,快速出清!」。另外要提的一點是,課後的收穫不只是「信校長者、得論文」,還有「現在加入新思惟,論文通過可以獲得點數回饋唷!」(瑋編按:請參考「活動內容」網頁中的「共享榮耀」段落)。

 

想當初我以為自己遇到了歹徒,現在才發現遇到的是聖徒。在兩位講師一系列的傳教下,我發現自己的功力突飛猛進。以前是看不到人家的車尾燈,現在我覺得已經能看到他們的車牌號碼了。

 

不論是寫作格式、作圖、實驗設計,還是對外演講研究布局人生規劃,都有倍數以上的成長,尤其在論文製圖的美感方面。過去,我在「精美」、「平衡」上跟盲人沒兩樣,繪出的圖會讓所有人修改到吐血而死;現在,我繪製的圖至少有一半的人看完之後沒吐血!

 

閱讀更多 »

composite
2015 / 11 / 25

課程講者

 

 

composite

 

 

講師介紹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多篇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已發表多篇 meta-analysis 論文,並組成研究團隊。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730_0313_PTT
2015 / 11 / 25

曾秉濤(Ping-Tao Tseng, MD, PhD)

 

 

Meta-analysis_20220730_0313_PTT

 

 

曾秉濤醫師為專業精神科醫師與統合分析專家,在診所執業期間持續精進研究,並發表上百篇 SCI 論文,除了推動醫學進步外,也為自家診所的醫療服務,提供實證支持。

 

 

現職

  •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主治醫師

 

 

學歷

  • 臺灣大學 醫學系 學士(2009 年畢)
  • 中山大學 生物醫學研究所 博士(2022 年畢)

 

 

經歷

  • 臺大醫院 教學部 實習醫師
  •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精神科 住院醫師
  • 慈惠醫院 精神部 主治醫師
  • 文信診所 精神科 主治醫師
  • 臺灣精神科與統合分析領域頂尖排名作者
  • 臺灣臨床失智症學會 最佳論文獎
  • 臺灣成癮學會 傑出論文獎
  • 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會 保羅楊森研究論文獎

 

 

相關連結

 

 

活動內容

 

 

innovaradinc_20150425_0936_0968
2015 / 7 / 16

我的統合分析(Meta-analysis)之路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 Meta-analysis 文章獲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innovaradinc_20150425_0936_0968

 

 

意料之外的華麗轉身

 

從來沒有想過,我也有機會寫出這種類型的文章、能夠收到國際 SCI 期刊的邀稿、有國際學術單位邀請我投稿國外的會議、更沒想過能夠和許多的「真強者」們站在一起!

 

時光回到我第一天踏進新思惟的那一刻,當時的我對未來感到迷惘,不知道自己除了庸庸碌碌地當隻「工蟻」之外,還有什麼「展翅」的機會?但是,上完新思惟一系列課程後,我赫然發現,我會飛了,我變成「大水蟻」了,而且這隻大水蟻竟然還可以飛得很高、很遠!

 

閱讀更多 »

01_Neuropsychopharmacology_tsengpt
2015 / 7 / 16

[快訊] 曾秉濤醫師 Meta-analysis 文章獲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1_Neuropsychopharmacology_tsengpt

 

 

文章介紹

 

關於憂鬱症之生物性病因學,有幾種假說。近年來在組織學領域,發現憂鬱症患者有局部神經細胞萎縮、和突觸減少的現象,而神經滋養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被認為在憂鬱症的病理機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除了促進血管新生,還有促進neurogenesis 的作用,另外和神經保護、影響神經突觸的傳遞,也有相關。因此對於重度憂鬱症(MD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患者,曾醫師在研究神經生長因子(NGF, nerve growth factor)和 MDD 相關性的同時,也著手研究 VEGF 和 MDD 的相關性。

 

正如曾醫師所言:「『統合分析』不只是一門實證醫學。『統合分析』是一場與前人的對話、與後來之人的溝通。」。曾醫師發現,血液中的 VEGF level 在 MDD 患者顯著高於對照組(16 articles including 872 patients and 882 control subjects),而且這之間的差異和平均年紀也有顯著的負相關。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mepa_tsengpt_share02_PATI_20150307_0506
2015 / 5 / 7

完成從來沒想過的事:Meta-analysis 文章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獲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同期刊登兩篇文章!

 

 

01_innovarad_mepa_tsengpt_share02_PATI_20150307_0506

 

 

進一步想嘗試不同的玩意

 

有了前幾篇成功的案例後(除了 SCI 的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雜誌,還有幾篇是投到國內期刊),就想來嘗試看看不同的玩意。我想,這應該也是新思惟的特殊能力吧?新思惟能夠提升每個參加者的「自我效能」。

 

這跟精神科幫患者做復健時,特別強調的地方一樣:只是陪伴在旁做復健是不夠的,還要讓這些人能夠在沒有你的時候,仍能獨立應付各種挑戰。在新思惟的課堂中,老師們身負著「賦能」的任務,並且營造出「你能」的氣氛,以期達到「我能」的境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