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01_CGH_YehJH_02
2020 / 6 / 19

[快訊] 葉人豪醫師參與團隊,關於初期大腸癌使用內視鏡切除與手術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刊登!

 

 

01_CGH_YehJH_02

 

 

文章介紹

 

T1 分級的大腸癌,指的是癌症侷限在黏膜與黏膜下層,由於病灶表淺,除了傳統的大腸手術切除外,近年也流行使用大腸鏡在檢查時直接移除。雖然理論上可行,預後猜測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最終還是需要以實證資料做進一步確認。

 

於是,葉人豪醫師團隊,預計統合目前文獻中的所有研究,為這個問題做出結論:究竟 T1 級別的大腸癌,使用手術切除與內視鏡切除,長期預後會不會有差別。

 

本統合分析,收入了 17 個研究,共 19979 位患者。中位數追蹤時間為 36 個月。結果發現,內視鏡與手術切除,在以下面向都沒有差異:總存活率、無復發存活率、疾病死亡率。不過,內視鏡切除,患者術後的併發症少很多(2.3% vs 10.9%, p < 0.001)。內視鏡之後追加手術切除,其預後與一開始就選擇手術切除一樣。與 T1 大腸癌預後有關的因素,是淋巴血管侵犯與直腸癌,但與黏膜下侵入深度無關。

 

作者總結,根據既有的實證資料,T1 大腸癌的治療方式,應優先選擇內視鏡切除,如果切除不完整,再考慮追加手術,其預後與一開始就選擇手術是一樣的。

 

這是個臨床上很重要的議題,作者群選擇了重要的因素來統合,最終也給出了相當明確的建議,是個相當仔細且俐落的分析,臨床意義也很強。登載在高分期刊,實至名歸。

 

 

恭喜葉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510_0318
2020 / 6 / 8

2020 / 8 / 29(六)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0 年 8 月 29 日(六)9:00a – 4:3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banner-01

 

 

【特別公告】好評加開,7 月班報名踴躍已額滿,8 月班請把握機會!

 

 

與其買書摸索,爬文看評價,不如用一天的時間,親自扎實地上一堂,讓技能一次到位!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怕,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無論你是想從 0 到 1 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量產的資深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這堂課以發表為導向,不僅帶你深入了解論文產出的必經過程,還手把手教你畫出投稿等級的圖表,協助你將寫作、發表效率最大化。

 

回顧 2019 年新思惟校友的研究成績,共 517 篇論文登上 PubMed,論文破蛋數高達 80 人; 2020 年,有校友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

 

課程品質保證,用一天的時間,現在投資自己,將來登上 PubMed 有你!

 

 

 

立刻投資自己

 

 

20200510_feedback_00003

 

20200523_feedback00001

 

 

看 meta-analysis 的論文,想學著寫,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一篇 meta-analysis,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怎麼算出這些數據?搜尋文獻時,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以發表為導向的評估?如果能在自己的電腦,畫出漂亮的 meta-analysis 圖表就好了!

 

新思惟,知道你需要什麼。面向新手、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

 

 

時間:2020 年 8 月 29 日(六)9:00a – 4:3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線上報名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523_1139
2020 / 6 / 8

2020 / 8 / 29(六)課程記錄

 

 

 

 

 

 

[快訊] 王韻婷醫師團隊,關於較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者有較差頭頸癌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ancer 刊登!
[快訊] 王韻婷醫師團隊,以全身免疫發炎指數作為頭頸癌預後指標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零基礎起步,發表人生第一篇統合分析。(王韻婷 醫師)
 

2020 / 8 / 29(六)活動內容

2020 / 8 / 29(六)課程講者

2020 / 8 / 29(六)報名額滿

2020 / 8 / 29(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20 / 8 / 29(六)課程照片記錄

2020 / 8 / 29(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最新活動

 

 

01_OCR_LeeWC_01
2020 / 6 / 5

[快訊] 李威成醫師團隊,關於上顎擴張或牽引後之咽部氣道改變之統合分析,獲 Orthodontics & Craniofacial Research 刊登!

 

 

01_OCR_LeeWC_01

 

 

文章介紹

 

在齒顎矯正領域,快速上顎擴張(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RME)與使用牽引器做上顎牽引(facemask; FM)都是常見的治療。不過,究竟治療過後,對於呼吸道的改變如何,目前有許多結果略有不同的研究,李威成醫師團隊預計做個統合分析,將這個領域的成果做個總結。

 

研究收入了 9 篇有對照組且追蹤超過 6 個月的研究,並包括 2D 與 3D 兩種影像。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在鼻通道與口咽上部呼吸道,有明顯進步,但在口咽下部與顎部以下,不管用 2D 或 3D 影像量測,都沒有明顯改變。

 

總結來說,RME 或 FM 的治療,可以增加口咽上部以上的呼吸道尺寸,但對於口咽下部,並無明顯改善。

 

對於臨床上常做的手術,若有療效的疑問時,將文獻做個統合,了解整體趨勢,是個對自己臨床有幫助,也能順道寫成統合分析的好主題。

 

 

恭喜李醫師!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90505_0732
2020 / 6 / 2

學會 meta-analysis,住院醫師也能成功發表!

 

作者:邱家佑 醫師(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Lincoln medical Center, NY, USA)

相關文章:[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周末出院患者預後的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刊登!

 

 

00_FB_Meta-analysis_20190505_0732

 

 

這是我第二篇 meta-analysis. 在寫第一篇的時候,我最終只收錄了 4 篇 journal、兩個 end point 做分析,事後回想起來 methodology 其實沒有那麼難,雖然那時也是做的很痛苦,但是,這一次的 meta-analysis 總共收錄了 20 篇文章、4 個 end point 做分析,難度也跟著提升了。

 

 

01_chiucy_1588965373768blob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WCChang_Meta-analysis_20200523_1212
2020 / 5 / 28

營養師資源少別怕,統合分析真的適合我們!

 

作者:心安生命科學公司 營養顧問部 張維浚 營養師 / 專案經理

 

 

01_innovarad_WCChang_Meta-analysis_20200523_1212

 

 

指定論文一定有挑過,非常淺顯易懂!

 

其實早被新思惟的課程生火多年,每次看到廣告,都忍不住點進去看一看課程介紹與課後心得,但是一直都沒有下定決心報名,直到今年初想學習統合分析的心情,才突然變得很強烈(?)

 

但因為過去看到參加新思惟課程的大多都是醫師,在官網上爬了很久也沒找到有營養師上過的痕跡,所以相當緊張是否課程會跟不上,3 月底鼓起勇氣寫信詢問是否適合課程,很快的就收到回信,給了我一盞明燈,原來曾經有營養系的副教授與其他臨床營養師來上過,並且介紹課前讀物與準備方向,讓我總算放下一點擔心(但還是沒報名)。

 

直到 5 月初那堂課已滿,又加開 5/23 的課,才在早鳥優惠快結束時,趕緊拿出卡刷下去,很快的收到課前通知,胡亂的把課程指定論文速速看完一遍。不過以前在醫院很少接觸到這類病人,因此對論文中的專有名詞相當陌生,還好整篇論文內容簡潔扼要,即使根本看不懂那些統計圖表,還是可以很容易明白重點與結論。

 

反而是課前建議要看十篇自己領域的論文這部份,我的進度非常緩慢,直到前一天都沒看完,不過好險有在課前先大致了解過統合分析常見的專有名詞,比如:PRISMA、森林圖、漏斗圖……等,課程聽到時就能更快進入狀況。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