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蔡尚聞

01_GO_TsaiSW_07
2021 / 9 / 28

[快訊] 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洗腎與腎移植患者接受全關節置換術之預後統合分析,獲 EFORT Open Reviews 刊登!

 

 

01_GO_TsaiSW_07

 

 

文章介紹

 

末期腎病變的患者,接受髖關節或膝關節的置換手術後,手術部位併發症較高,人工關節感染機會也較多,不過,末期腎病變患者一般會接受洗腎治療,但也有部分人最終會接受腎臟移植,蔡醫師團隊對於這兩種人的手術預後究竟有沒有差異,很有興趣,於是有此研究。

 

收入了 22 篇文獻共 9384 位患者後,共有 8921 位洗腎、463 位腎臟移植者,手術後整體死亡率,在腎移植患者中略高於洗腎患者(15.8% vs 13.8%),整體手術部位併發症也是(3.6% vs 3.3%)。關於人工關節感染,洗腎患者則略高於腎移植患者(4.0% vs 3.7%)。

 

使用多變項迴歸分析,確認各種因素的影響後,會發現其實使用洗腎或腎移植,並不是顯著的預後決定因子。

 

這是個蠻有意思的研究,腎臟不好,會造成關節手術的風險,那如果之後把腎移植進去呢?風險會降低嗎?至少以本篇研究來看並沒有,雖然也可能是因為腎移植患者通常經歷過一陣子的洗腎,且移植後的照護也同時合併許多藥物,但無論如何,接受腎臟移植,並不會讓預後神奇的逆轉。

 

很多時候研究主題,就是這些很吸引人的問題,與強烈的好奇心開始的,這是個很不錯的例子。

 

  • PubMed
  • Article on EFORT Open Reviews

 

恭喜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OSR_MaHH_09
2021 / 3 / 8

[快訊] 馬瑄孝醫師與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股骨頸骨折後不同術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1_JOSR_MaHH_09

 

 

文章介紹

 

老人家如果有股骨頸骨折,之後作全髖關節置換,可能會有較高的機率產生脫臼。於是就有人提出,應該採用雙動髖關節置換,或半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其穩定度可能較好。但究竟應該用雙動髖關節置換,或者半人工髖關節置換呢?目前沒有定論。馬瑄孝與蔡尚聞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作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 8 篇相關論文,包括 541 位雙動髖關節置換,以及 603 位半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經分析發現,雙動髖關節置換,有比較低的術後脫臼比例、較長的手術時間、較多的手術過程失血。

 

不過,因為這 8 篇論文的異質性太高,部分研究的品質也不算是非常好,作者群認為,雖然雙動髖關節置換看起來似乎比半人工髖關節好,但尚無定論。未來仍需要更高品質的研究,尤其針對認知功能下降或失智的患者,作更進一步的探討。

 

雖然不見得立刻能有確定的答案,但把既有文獻做個總結,大概看出可能的趨勢,並為未來的研究設計提出建議,對臨床照護與學術研究,都很有幫助。

 

 

恭喜馬醫師與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TBJJ_TsaiSW_05
2020 / 8 / 10

[快訊]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全肘關節置換術之統合分析,獲 The Bone & Joint Journal 刊登!

 

 

01_TBJJ_TsaiSW_05

 

 

文章介紹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可能因為肘關節的發炎、磨損與疼痛,而必須接受肘關節置換術,不過對於這個手術的預後,大致上是怎樣的狀況,相關文獻尚少,蔡尚聞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統合既有文獻,做出整理。

 

研究收入了 38 篇文章,共 2118 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肘關節置換,平均追蹤時間為 80.9 個月,整體來說,植入失敗率為 16.1%,併發症為 24.5%。無菌鬆動是最常見的植入失敗原因。以統合迴歸分析發現,年輕人、無連結設計,會有比較高的失敗率。年輕人也與較高的併發症有關,女性患者與無連結設計與無菌鬆動有關。

 

根據以上,作者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肘關節置換,的確能有不錯的結果,但比起其他大關節置換,失敗率與併發症的確較高。患者的年齡、年紀、植入物種類,都與預後相關。

 

蔡尚聞醫師在習得統合分析技術後,積極在骨科領域尋找重要且還沒被開發的題目,持續書寫,這次能刊登在 Q1 的優質期刊,非常值得敬佩。

 

 

恭喜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TBJJ_TsaiSW_04
2019 / 12 / 11

[快訊]蔡尚聞醫師團隊,針對全肘關節置換術預後的統合分析,獲 The Bone & Joint Journal 刊登!

 

 

01_TBJJ_TsaiSW_04

 

 

文章介紹

 

全肘關節置換術,最常被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與外傷患者,能有效緩解疼痛、恢復功能,並協助患者回到日常生活。

 

不過,全肘關節置換術,比起其他重要關節置換,似乎併發症略多,後續需要再手術的機會也偏高。在過去文獻中,有些研究顯示,外傷患者置換肘關節後的預後較差,有些研究則有相反結果,認為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預後較差,也有兩種疾病結果差不多的意見。蔡尚聞醫師團隊,預計使用統合分析,將這個領域的爭議作個總結。

 

經過整理,共收入 9 篇文獻、679 位患者,分析其手術適應症以及後續併發症後,發現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置換肘關節後,較容易出現感染與鬆動;而外傷患者置換肘關節後,則容易出現植入物磨耗、斷裂、錯位等問題。不過,若以術後功能來看,類風溼性關節炎明顯較好。

 

本研究確認,患者因不同的原因接受全肘關節置換術,的確會有不同的併發症比例。而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手術後的功能預後較好。

 

 

蔡醫師在上課後,迅速的與幾位同樣也是新思惟論文課程校友的伙伴,組成研究團隊,分工合作,快速尋找主題並執行,在過去一年內,有相當豐碩的成果!

 

恭喜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BMCMD_MaHH_04
2019 / 10 / 22

[快訊] 馬瑄孝醫師與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足部踝部門診手術術後疼痛控制技術的統合分析,獲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刊登!

 

 

01_BMCMD_MaHH_04

 

 

文章介紹

 

足部與踝部的門診手術,手術部位疼痛,是常見的術後抱怨,除了口服止痛藥以外,從膕窩處,針對坐骨神經做注射,以達到神經阻斷的效果,也是近年流行的止痛方式。不過,究竟要做單一次的注射(single injection),還是要埋入管路,以藥物注射幫浦持續給藥(CPSNB),則沒有定論。

 

馬醫師與蔡醫師團隊,預計回顧相關臨床研究,並作統合分析,以回答究竟 CPSNB 連續給藥的方式,是否真的比較有效,並總結其安全性狀況。

 

研究最後收入五篇 RCT,統合之後發現,術後一天與兩天,使用 CPSNB 連續給藥者,其疼痛指數的確明顯下降,而且沒有顯著的神經後遺症或感染,但有些小併發症會發生,通常與幫浦和管路有關,例如最常見的是藥劑漏出。

 

作者總結,CPSNB 是個能有效控制疼痛的技術,值得繼續施做,但未來若有大型研究,建議可繼續追蹤主要併發症(如神經後遺症、感染等)的發生比例,是否真如初始經驗所見如此安全。

 

 

最近馬醫師與蔡醫師組成的團隊,已經抓到骨科領域的發表訣竅,並組成能夠迅速反應並執行的分工方式,在投稿方面手感也不錯,連續有多篇獲得好成績,非常厲害!

 

恭喜馬醫師與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OSR_MaHH_03
2019 / 10 / 22

[快訊] 馬瑄孝醫師與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老人未移位股骨頸骨折之手術選擇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1_JOSR_MaHH_03

 

 

文章介紹

 

老人家的股骨頸骨折,若沒有位移,一般可用內固定做治療,但雖然手術固定簡單,但之後的再手術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於是開始有人倡議,或許我們該一開始就改用半人工關節置換術,以減少之後的再手術比例。但究竟整體來說,再手術比例是否下降,以及手術相關的死亡率是否增加,就是後續的評估重點。

 

馬瑄孝與蔡尚聞醫師團隊,收尋了大量醫學文獻資料庫,初步取得 441 篇文章後,得到三篇品質不錯的研究納入統合分析,結論是,雖然比起半人工關節置換,內固定的住院天數較短,但整體死亡率其實差不多,且再手術比率的確顯著增加 4.4 倍。

 

作者群認為,以目前的文獻證據來看,對於沒有位移的老人家股骨頸骨折,半人工關節置換術或許是個值得推廣的手術。

 

這樣的統合分析,對於臨床工作者有很不錯的治療實證指引,省下大家自行搜尋資料庫的時間、自行篩選 441 篇文獻的時間,自行閱讀 3 篇高品質研究的時間、自行合併統計觀察趨勢的時間,而能直接應用在患者身上,是很實用的優質資訊。

 

 

恭喜馬醫師與蔡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