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馬瑄孝

01_JSES_MaHH_17
2022 / 7 / 3

[快訊] 馬瑄孝醫師團隊,關於肩胛上神經減壓對旋轉肌群手術效益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 刊登!

 

 

01_JSES_MaHH_17

 

 

文章介紹

 

旋轉肌群可能因為過度使用與磨損,而需要手術修復。不過,由於旋轉肌群磨損到需要手術修復者,往往會合併肩胛上神經壓迫的問題。所以,既然要手術,究竟是修復肌群本身就好,還是順道將肩胛上神經路徑做減壓,目前並無定論。馬醫師的研究團隊,對這個議題有興趣,於是有此研究。

 

收入 9 篇研究共 279 位受試者後,統合發現,合併實施肩胛上神經減壓術者,在肩膀功能進步,以及疼痛改善上,與單純修復旋轉肌群者相較,並無差異。作者認為,考量到對功能進步與疼痛控制都幫助有限,實施旋轉肌群手術修復時,並不需要例行實施肩胛上神經減壓。

 

 

恭喜馬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OSR_MaHH_09
2021 / 3 / 8

[快訊] 馬瑄孝醫師與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股骨頸骨折後不同術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1_JOSR_MaHH_09

 

 

文章介紹

 

老人家如果有股骨頸骨折,之後作全髖關節置換,可能會有較高的機率產生脫臼。於是就有人提出,應該採用雙動髖關節置換,或半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其穩定度可能較好。但究竟應該用雙動髖關節置換,或者半人工髖關節置換呢?目前沒有定論。馬瑄孝與蔡尚聞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作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 8 篇相關論文,包括 541 位雙動髖關節置換,以及 603 位半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經分析發現,雙動髖關節置換,有比較低的術後脫臼比例、較長的手術時間、較多的手術過程失血。

 

不過,因為這 8 篇論文的異質性太高,部分研究的品質也不算是非常好,作者群認為,雖然雙動髖關節置換看起來似乎比半人工髖關節好,但尚無定論。未來仍需要更高品質的研究,尤其針對認知功能下降或失智的患者,作更進一步的探討。

 

雖然不見得立刻能有確定的答案,但把既有文獻做個總結,大概看出可能的趨勢,並為未來的研究設計提出建議,對臨床照護與學術研究,都很有幫助。

 

 

恭喜馬醫師與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BMCMD_MaHH_06
2020 / 3 / 10

[快訊] 馬瑄孝醫師團隊,研究單次與連續股神經阻斷效果差異之統合分析,獲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刊登!

 

 

01_BMCMD_MaHH_06

 

 

文章介紹

 

全膝關節置換術,是膝蓋的重要手術之一,但術後的疼痛往往令患者相當困擾,也因此發展出了股神經阻斷術,減輕術後疼痛。

 

初期是以單次注射的股神經阻斷術來止痛,但單次注射的藥效,估計只有 16 到 24 小時,於是,後續發展了連續式的股神經阻斷術,理論上應該能達到更有效且更長時間的疼痛控制。而馬醫師團隊預計統合這個領域的研究,以確認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是否真的較為優越。

 

收入 8 篇隨機對照實驗,共有 626 位受試者,統合後發現,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在術後 24 小時,在疼痛指數上有顯著改善,但改善的程度並沒有臨床上明顯的意義。術後 48 小時的疼痛,連續式與單次注射則沒有差異。使用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整體使用的鴉片類止痛藥量較低,不管是 24 或 48 小時都較低;但住院天數與噁心比例,兩者則是相似。

 

作者總結,使用連續式股神經阻斷,可以獲得整體較低的鴉片類止痛藥使用,但不見得能在術後疼痛中,產生臨床上明顯的改善。

 

這是篇蠻好的文章,從技術發展的「想當然爾」開始,好奇是否這樣的「想當然爾」能被實際數據支持,然後自行統合相關研究,發現其實臨床上這個「想當然爾」並不成立,並提供全世界的臨床工作者,高證據強度的建議。

 

 

恭喜馬醫師!

 

閱讀更多 »

01_BMCMD_MaHH_04
2019 / 10 / 22

[快訊] 馬瑄孝醫師與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足部踝部門診手術術後疼痛控制技術的統合分析,獲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刊登!

 

 

01_BMCMD_MaHH_04

 

 

文章介紹

 

足部與踝部的門診手術,手術部位疼痛,是常見的術後抱怨,除了口服止痛藥以外,從膕窩處,針對坐骨神經做注射,以達到神經阻斷的效果,也是近年流行的止痛方式。不過,究竟要做單一次的注射(single injection),還是要埋入管路,以藥物注射幫浦持續給藥(CPSNB),則沒有定論。

 

馬醫師與蔡醫師團隊,預計回顧相關臨床研究,並作統合分析,以回答究竟 CPSNB 連續給藥的方式,是否真的比較有效,並總結其安全性狀況。

 

研究最後收入五篇 RCT,統合之後發現,術後一天與兩天,使用 CPSNB 連續給藥者,其疼痛指數的確明顯下降,而且沒有顯著的神經後遺症或感染,但有些小併發症會發生,通常與幫浦和管路有關,例如最常見的是藥劑漏出。

 

作者總結,CPSNB 是個能有效控制疼痛的技術,值得繼續施做,但未來若有大型研究,建議可繼續追蹤主要併發症(如神經後遺症、感染等)的發生比例,是否真如初始經驗所見如此安全。

 

 

最近馬醫師與蔡醫師組成的團隊,已經抓到骨科領域的發表訣竅,並組成能夠迅速反應並執行的分工方式,在投稿方面手感也不錯,連續有多篇獲得好成績,非常厲害!

 

恭喜馬醫師與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OSR_MaHH_03
2019 / 10 / 22

[快訊] 馬瑄孝醫師與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老人未移位股骨頸骨折之手術選擇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1_JOSR_MaHH_03

 

 

文章介紹

 

老人家的股骨頸骨折,若沒有位移,一般可用內固定做治療,但雖然手術固定簡單,但之後的再手術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於是開始有人倡議,或許我們該一開始就改用半人工關節置換術,以減少之後的再手術比例。但究竟整體來說,再手術比例是否下降,以及手術相關的死亡率是否增加,就是後續的評估重點。

 

馬瑄孝與蔡尚聞醫師團隊,收尋了大量醫學文獻資料庫,初步取得 441 篇文章後,得到三篇品質不錯的研究納入統合分析,結論是,雖然比起半人工關節置換,內固定的住院天數較短,但整體死亡率其實差不多,且再手術比率的確顯著增加 4.4 倍。

 

作者群認為,以目前的文獻證據來看,對於沒有位移的老人家股骨頸骨折,半人工關節置換術或許是個值得推廣的手術。

 

這樣的統合分析,對於臨床工作者有很不錯的治療實證指引,省下大家自行搜尋資料庫的時間、自行篩選 441 篇文獻的時間,自行閱讀 3 篇高品質研究的時間、自行合併統計觀察趨勢的時間,而能直接應用在患者身上,是很實用的優質資訊。

 

 

恭喜馬醫師與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BCMMD_MaHH_02
2019 / 6 / 5

[快訊] 馬瑄孝醫師與蔡尚聞醫師參與團隊探討關節內注射止痛藥在「全髖關節置換術」效益之統合分析,獲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刊登!

 

 

01_BCMMD_MaHH_02

 

 

文章介紹

 

髖關節支撐身體重量,是站立與行動時的重要關節,當罹患嚴重髖關節疾病時,全髖關節置換手術(THA; total hip arthroplasty)常是目前唯一治療方法。

 

接受 THA 患者,術後需持續進行復健方能回復正常生活狀態,THA 術後疼痛的處理對於復健進度非常重要。為了減少嗎啡類(opioid)止痛劑的使用劑量與相關副作用,關節內注射止痛藥物(PAI; periarticular injection)是近期發展出的替代療法。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