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00_innovarad_03_YMLin_MEPA_20210912_0436
2025 / 4 / 15

新思惟解決了我面對資料不知如何動筆的困擾,課後成功發表!

 

作者:佳里奇美醫院 心臟科 林裕民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裕民醫師團隊,關於 GLP-1 受體促效劑與 SGLT2 抑制劑,在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療效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European Heart Journal-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 刊登!

 

 

00_innovarad_03_YMLin_MEPA_20210912_0436

 

 

新思惟的課程真的讓我在學術寫作這塊成長很多,尤其是論文結構、文獻回顧,以及回應審閱者的部分,帶給我不少實用又貼近實務的建議。

 

身為一名心臟內科醫師,平常要處理大量臨床數據。每當要把這些資料整理成論文時,總覺得很吃力,腦中想法一堆卻不知如何下手,怎麼安排內容、怎麼寫得清楚。這堂課正是釐清這種「不知道怎麼開始」的痛點,提供了一套很有系統的寫作方法。

 

 

知道歸知道,怎麼寫又是另一回事。

 

課程一開始,老師帶我們從論文的基本結構講起,包括 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 和 Discussion,我第一次覺得這些平常「覺得知道但又不太確定」的東西,原來可以這麼有邏輯。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916_860
2023 / 9 / 21

實證醫學不可或缺的工具,怎麼能不來學呢?

 

作者:吳奇諺 獸醫師(University of Florida,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meta-analysis_20230916_765

 

 

這次同時報名《統合分析工作坊》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是開課前不到一週,因為自己有許多事情要忙,再加上老家在南部,猶豫了許久才報名。但上完課後,不只沒有一絲後悔,還意猶未盡!

 

早在幾年前在美國住院醫師培訓期間,就看到了新思惟的課程,然而當時正值 COVID 疫情肆虐,遲遲無法回台。去年十月,我成功回到台灣,並報名參加了一場工作坊,但上課前一天中標必須隔離,只好取消報名。幸好這次沒有讓其他事情阻礙我上課,讓我得以滿載而歸!

 

閱讀更多 »

MEPA_20220626_0977
2022 / 12 / 23

【長期心得】新思惟各大經典工作坊效用剖析

 

筆名:知道要如何長大的自己

 

 

MEPA_20220626_0977

 

 

第一次接觸到新思惟是在 2014 年,醫院邀請蔡校長來分享醫學海報的製作,那是第一次見識到,原來不需要很大的組織,就可以把課程活動辦的實用而充滿細節,也知道公版 / 模板不一定是對的。

 

閱讀更多 »

00_FB__lt_ChiuCY_Meta-analysis_20190505_1794
2022 / 12 / 22

【長期心得】到美國工作前先來新思惟進修,開啟了我一連串的發表之路。

 

作者:邱家佑 醫師(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00_FB__lt_ChiuCY_Meta-analysis_20190505_1794

 

 

首先感謝新思惟讓我有機會可以練習中文寫作,不然太久沒用中文寫長文,中文能力會變差。我參加過新思惟的三門課程,依序是《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跟《統合分析工作坊》,後兩者對我的影響比較大。

 

簡報課程是我第一個參加的課程,現在每 1-2 個月就會在科內簡報,應用新思惟化繁為簡的手法做得差不多就好,不求滿分,只要在同儕水準以上就好,簡報課程所學習到的東西,更應用在我寫論文做圖表的設計上。

 

閱讀更多 »

01_HuangHK_PLOS_ONE_Publons_share
2021 / 6 / 29

從 author 到 reviewer,再到成為 academic editor。

 

作者:花蓮慈濟醫院 家醫科 黃暉凱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黃暉凱醫師受邀擔任 PLOS ONE 之 academic editor!

 

 

00_innovarad_huanghk_PLOS_ONE_share_Meta-analysis_20180114_0160

 

 

跟大家分享我從菜鳥 author,到擔任各期刊 reviewer,再到受邀擔任 PLOS ONE academic editor 的心得。雖然是要分享心得,但說實在的我也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也不能排除期刊尋找 editor 的 criteria 是不是有 bug……不過既然被邀請了,就先厚臉皮擔下來,之後再努力變強,努力配得上這個新角色!

 

人生大部分也是這樣(被逼迫),intern / PGY 第一天就直接被丟去值班,然後再邊學習如何值班(?);機會來了就先上車,上車以後再邊學開車(?);小孩先生出來,生出來以後再邊學當爸爸。(被揍 XD)

 

閱讀更多 »

00_innovarad_huanghk_PLOS_ONE_Meta-analysis_20180114_0160
2021 / 6 / 24

[快訊] 黃暉凱醫師受邀擔任 PLOS ONE 之 academic editor!

 

 

01_HuangHK_PLOS_ONE_share

 

 

期刊介紹

 

PLOS ONE 是創刊於 2006 年的知名 open access 期刊,對傳統學術期刊營運模式所產生的衝擊,是這幾年學術界的討論焦點之一,譬如蔡校長部落格文章:「2016 年 impact factor 公布,那些大家關心的期刊,現在怎麼了?

 

PLOS ONE 特性為網路原生、跨領域且全開放,對論文的 ethics 相當重視、對刊登品質亦有堅持。2019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740,在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領域為 Q2(27/71) 期刊。整體來說,是名氣好、網頁介面佳、科學社群經營積極的知名 OA 品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