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01_innovarad_KWLin_Meta-analyisis_20210509_0127
2021 / 5 / 14

上完課,馬上就可以開始寫統合分析!

 

作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一般科 林昆緯 醫師

 

 

01_innovarad_KWLin_Meta-analyisis_20210509_0127 

 

 

向老師開口尋求協助前,先把自己準備好。

 

身為一個剛踏入醫療領域的 PGY,在學習琳瑯滿目的臨床知識之外,看著前輩們貢獻自身所學,撰寫論文、在各大醫學會展現光芒,甚至是同學、學弟妹們居然已經開始投身研究領域,有時也很希望自己,能夠有點什麼。

 

雖然現在還沒有遇到機會,但我想要先把自己準備好,不希望未來面對良好時機,卻什麼都不會。

 

先前上過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知道新思惟最厲害的,就是能將困難的學問,由淺入深、化繁為簡,用實際操作讓學員們熟悉。看到新思惟舉辦《統合分析工作坊》,起初還很懷疑,難道真能將龐大的 meta-analysis,用新思惟的方式,在課堂上呈現嗎?上完課以後才發現,我的擔憂都是多餘的!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hangyc_Meta-analysis_20191222_0777
2019 / 12 / 27

學會統合分析,讓自己的研究路上,擁有更多技能。

 

作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胸腔內科 張雅淳 醫師

 

 

01_innovarad_changyc_Meta-analysis_20191222_0777

 

 

回顧以往所上過的課程,我大概有幾年的年底,都來報名參加新思惟所舉辦的課程,到最後,我可能會收集滿它所贈送的杯子吧!

 

這份課後心得感想,我又要寫給未來的自己,希望明年不要再有藉口,趕快把所學的統計拿去運用,發表成論文,就像蔡校長所說過的 「飛機起飛,到起飛成功之前,都不算成功;論文發表,到論文被接受之前,都不能算是成功」。

 

(仁編按:回頭找找,張醫師上一次參加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確就是在 2017 的年底。而且,半年後,張醫師就順利產出了第一篇 SCI 論文,並且寫了一篇「歷經坎坷的第一篇 SCI 論文」。我們也很期待之後,張醫師再繼續與我們分享論文撰寫與投稿故事唷。)

 

 

每一次的提問,都是成長。

 

這次上課,比較有進步的地方是,我比較敢舉手詢問助教問題。之前,我都怕我問的問題太基本,但是實際問過以後,真的比較懂得該怎麼調整圖的上標、下標、線條、點、間距,而且這些技巧,也適用於其他繪圖軟體,這是我額外所獲得的。

 

而且,對製作流程圖以及製作表格的技巧,也有更多的認識,例如,使用文字方塊應該畫大小剛好的格子、畫流程圖的時候避免用斜線、畫表格的時候避免用直線、善用黑色與灰色來凸顯想要表達的主題。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henhch_Meta-analysis_20191222_0253
2019 / 12 / 27

統合分析,是資源少的論文發表捷徑。

 

作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胸腔科 陳泓丞 醫師

 

 

01_innovarad_chenhch_Meta-analysis_20191222_0253

 

 

課前,自己已有前輩醫師協助,用 RevMan 跑出了許多統計成果,但從「成果」到「寫作」,總充滿著無力感。

 

 

收到課前問答的那一刻起,課程就開始了!

 

課前一週,收到新思惟寄來的課前提問,匯集了大家對於研究設計到文獻評估與論文撰寫的問題,從第一頁開始的時候,依然有滿滿的疑問,到後面,看到不同同學遇到的困難點以及提問的面向,並且發現自己沒注意的重點,閱讀課前問答就已經看得津津有味,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雖說師父引進門,後續個人修行尚未完成,但統合分析研究,已經是資源較少的發表論文捷徑,也是蠻適合自己的方式。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