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課的同學背景分布非常多元,共通點是統合分析的新手,背景則涵蓋了從醫學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護理師到資管系副教授等等不同的領域。
做教學,要怎麼樣才能夠讓背景知識並不相同的一群人,都能夠實際上手,並開始應用,這就是對教學團隊的挑戰。很高興在互動實作時間結束之後,所有的同學都能夠做到最後一張圖,而且在助教跟講師的協助跟指導下,圖片都做得相當不錯。
以下是一些老師們看到的細節、建議跟補充,提供給各位同學參考。接著我們也會一起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作品。
這次上課的同學背景分布非常多元,共通點是統合分析的新手,背景則涵蓋了從醫學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護理師到資管系副教授等等不同的領域。
做教學,要怎麼樣才能夠讓背景知識並不相同的一群人,都能夠實際上手,並開始應用,這就是對教學團隊的挑戰。很高興在互動實作時間結束之後,所有的同學都能夠做到最後一張圖,而且在助教跟講師的協助跟指導下,圖片都做得相當不錯。
以下是一些老師們看到的細節、建議跟補充,提供給各位同學參考。接著我們也會一起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作品。
作者:屏東基督教醫院 護理部 賴威廷 護理長
在臨床工作幾年後,曾和醫院主管學習過統合分析的片面知識,當初只是知道不需要跑 IRB,單兵戰鬥也可以辦得到。而在兩三年前準備報考研究所,當時一直在觀望新思惟的課程,心想著,是什麼樣的課程設計能夠讓我們一天就了解統合分析?不過礙於學費太貴,便打消了念頭,打算先在碩士班期間將實證基礎打好後,未來再好好學習統合分析。
兩年的時間過去,今年六月即將完成碩士學位,也考上了博士班。因為博士班的畢業門檻需要有 SCI 的發表,因此將統合分析學好,是我的必要任務。這兩年新思惟的廣告一直在我的社群軟體演算法中出現,突然看見這次要來台南開班,讓我可以省下高鐵票錢,於是我狠下心來信用卡刷下去,準備好好投資自己。
我想,要是能在這堂課後掌握了統合分析的寫作技巧及圖表製作,這幾萬塊學費會很值得的。
作者:長榮大學 護理學系 林佳蓉 助理教授
約在三年前,就已加入新思惟之友,一直關注著新思惟每次《統合分析工作坊》的開課,希望有可以參加的時段,但近年疫情關係,不敢隨意輕舉妄動南北移動,感謝主辦單位安排了南部場,當知道新思惟來台南開課,即便報名費比之前關注時漲了些許,仍無法阻擋我參加課程的決心。
我曾經至醫院收案,但為了準備不同醫院所要求的 IRB 格式和資料的申請,耗費不少精力和時間,對於身兼行政的我,在研究上漸漸有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產生;加上發現目前有一系列系統回顧及統合分析的文章,想著我已有系統性回顧文章的撰寫經驗,若能再結合統合分析,將能對自己學術生涯有所幫助。於是,讓我排除萬難,也一定要參加這堂要價不菲的課程。
作者:邱家佑 醫師(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相關文章:[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免疫受損且無 HIV 感染者使用靜脈注射潘他密汀預防性治療肺囊蟲肺炎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Fungi 刊登!
這是我第四個做的 meta-analysis,第一個跟第二個已經發表,第三個則是做成 meeting poster 沒有發表。距離上次做 meta-analysis 已經是 2020 年,想不到 meta-analysis 的世界有天翻地覆的變化,原來 PRISMA 在 2020 出了新版的指引,我並沒有細看跟了解。
但因為經常關注新思惟臉書社團和蔡校長的個人帳號,知道新思惟針對 meta-analysis 課程有進行大改版,原先的課程範例論文,也改為兩個蔡校長自己寫的範例,因此我在剛開始寫這篇時,稍微看了一下新範例有什麼不同,但只覺得「看起來好像差不多」,做的時候還是用我以前 PRISMA 2009 的方式來進行,想著之前好歹也發表過兩篇 meta-analysis,應該依樣畫葫蘆就可以。
作者:台中慈濟醫院 潘道愔 書記
很榮幸能夠有機會與眾多傑出醫師、研究者共同參與這次的活動課程。從活動前的行前準備,至精彩的當日課程,甚至課後回家的練習, 主辦方都非常用心安排。
我自己既與醫療領域無關,也和研究領域無關,本身大學主修心理諮商, 在兒童美語有近六年的從業經驗。於去年底因緣際會下,我開始跨入醫療這個未知的領域,感恩一路上有很多善知識的引導。由於敝中心未來在研究有一定的發展規劃,我就來了,帶著一顆忐忑的心。
除了主辦方要求課程前須閱讀的指定論文之外,我還開始為期兩週的統計自學。一切都如此陌生,只能靠自己在網路上不斷搜尋。在數學統計、數據分析僅學齡兩週的我,出乎意料的是,對於當日課程中的主要脈絡,都能夠聽得懂!這真是太神奇了!
不論是蔡校長在課程開始前的引言與課間休息時的一對一解答,張醫師的論文數據收集的完整歷程與細節,再到實際圖表完成之後,曾醫師完整的文章脈絡分析與重點整理,老師們透過非常白話表達方式與幽默的課程氛圍,帶給我這個「跨跨跨領域」的學員很深的啟發。
一早進教室,同學們半信半疑,覺得自己才剛安裝 CMA 統計軟體,就真的能夠在下午 2 點 40 分的時候,做完全套 impact factor 約 6 分統合分析文章的全部統計圖表嗎?
答案是:真的可以。而且就如我們上課時說的,各位會發現,你過去一直沒辦法起步,只是因為欠栽培,如果有正確的教學,事實上各位同學的領悟力都不差。
當然,能夠做出一整套別人文章的圖表,不代表自己也能夠馬上寫出高分的統合分析,但這是因為自己的論文、自己的主題,許多細節還是得要自己去走過、自己去感受。而我們也提供了每周的 Office Hour,供各位詢問討論,協助通過卡關之處。如果有興趣看看 Office hour 大家都問些什麼,歡迎到我們的問答專區看看。
就像是學開車。每一個能夠順利開車上下班的人,都是從駕訓班以及第一次上路開始的,回想自己在駕訓班學習倒車與停車、紅燈停止與起步的時候,回想自己第一次上路那種緊張感,再對照現在出門開車那麼若無其事,就能理解,所有人都是從新手開始的,你要先是新手才有可能變成老手。而我們的課程,是最能夠協助新手起步的,也是最多同學成功發表並改變人生的。
以下是各位在統合分析駕訓班的同學們,練習駕駛的時候,一些小小可以建議的地方,我們做個整理分享,然後再一起來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優秀作品。